「松下幸之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看别人的短处( 二 )
在这里可以看出 , 孔子其实是有很强烈的等级观念的 。 他认为农民是下等之人 , 他自己不是下等人 , 他的学生也不应该成为下等人 。 这样的思想 , 是有偏颇的 。 只不过 , 他提倡的“仁义治国 , 修身立德 , 注重礼仪” , 对于统治者来说 , 都是有用的 。
后世的人 , 过于放大孔子的长处 , 便也忽略了他的短处 , 所以孔子才会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圣人” 。 其实 , 不管“圣人”也好 , 普通人也罢 , 有长处有短处也是正常的 。 所谓“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 这个世界上 , 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
和白居易同年考试及第的元稹 , 诗文也是非常出名 。 他和白居易一起 , 被世人称为“元白” 。 他为去世的原配妻子写下一首叫《离思五首》的诗 , 其中两句流传广泛: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这两句诗 , 一直被认为是“用情专一”的千古佳句 。 后人只看到他的诗 , 就认为他对老婆用情至深 , 是个好丈夫 。 却不知 , 元稹在娶这位原配之前 , 曾经抛弃过他的初恋情人 。 这个女子的原型 , 就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 本来 , 他同崔莺莺很相爱 , 但他上任之后 , 发现还有一条路可以让他更快地升官——娶三品大员韦夏卿的女儿韦丛 , 也就是元稹为之写诗的那位“亡妻” 。 原配韦丛死后 , 元稹又和女诗人薛涛发生过一段情 , 后来又抛弃薛涛 , 另外娶妻 。
对于这样的男人 , 其实是很难说得上有好感的 。 但他写下的诗篇又深为人们所喜欢 , 并为之流传 。 这样时间一长 , 人们也就忘记了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 。 也或者说 , 人们记住的 , 只是他的诗 , 而不是他的人 。
「松下幸之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看别人的短处。所以说 ,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 人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 。 我们看待一个人时 , 尽量去发现他的长处 , 并利用他的长处 , 而不是只盯着他的短处看 。
「松下幸之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看别人的短处。其实 , 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人 , 他的“善于发现” , 本身也是一种长处 。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