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在地铁站劈叉,有问题的只是“网红”吗?
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人员 卞英豪
昨日(9月5日) , 一则“网红在上海地铁劈叉”的新闻走红网络 。 视频显示 , 人来人往的上海地铁13号线 , 两名身材姣好的女士 , 踩着音乐的步点 , 行走到地铁屏蔽门前 , 面对人群进行了一个劈叉 , 引发乘客围观 。
事后 , 上海轨道警方对二人做出了处罚:两人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轨交公安处以行政警告 。
文章插图
两位年轻的姑娘或许是想火 , 但如此方式显然已经“过了火” 。 想上热门 , 最终的结果却是上了新闻 。
公共场所不该是“秀场” , 劈叉动作影响了地铁正常的运营 , 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 这样的行为固然吸睛 , 但丝毫不值得效仿和提倡 。 遑论在明确要求佩戴口罩的上海地铁 , 两位女生已经违反了这一秩序 。
因此 , 处罚本身不仅是针对两位女生 , 同样也是对类似炒作行为的一次警醒 。
这一事件本身似乎已被充分讨论 。 但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和思考 。
首先 , 这两位姑娘是否应该被这般苛责?毋庸置疑 , 对两人的行为 , 必要的教育、处罚是必不可少的 。 而眼下 , 警方已对两位女子进行了教育 。 但网络上 , 对两位女生谩骂声依旧不绝于耳 , 甚至还存在人肉搜索、人身攻击 。
事实上 , 细究两位女子的行为 , 并不存在违法 , 甚至也不存在部分网友所谓的“有伤风化” 。 女子除了没戴口罩这一“硬伤” , 其他只是“尺度”问题 , 并非“是非”问题 。 批评之余 , 两位女生如意识到了问题 , 应当给予她们机会 。 而网络暴力在任何时候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 , 媒体报道显示 , 这对双胞胎姑娘此前曾是国内著名表演类院校的毕业生 , 还有运动员背景 。 完全有机会靠实力走红 , 缘何要靠劈叉博关注?又是谁给了两位女生在地铁劈叉的“灵感”?
显然 , 流量先行的思维模式“带歪”了包括这两位姑娘在内的“网红”们 。 流量、网红从来就不是贬义词 。 但一批为了流量而践踏“红线”的“网红” , 一再刷新了公众的认知 , 成了害群之马 , 也让行业屡生不正之风 。
【地铁|在地铁站劈叉,有问题的只是“网红”吗?】流量并非原罪 , 但是一味追求流量 , 为了流量不惜降低原则甚至无视底线的行为助长了类似行为 。 如此流量导也向让默默耕耘的“老实人”被遗忘 , 却让“不老实”地踩红线的网红享受到了“红利” , 一定程度上这也给了人们去地铁劈叉的“勇气” 。
相关平台如何去管理此类内容 , 形成合适的流量导向 , 依旧是长期值得思索的问题 。
文章插图
此外 , 我们也必须看到 , 本次处罚的依据其实并非是两位姑娘在地铁劈叉的行为 , 而是她们没有佩戴口罩 。
有关部门应当如何管理“行为艺术”同样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 劈叉这种行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 而是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公共场合的基本秩序 , 也给遵守秩序的人带来了隐患 。 这样的行为肯定是“要不得”的 。
但另一方面 ,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 , 如果“行为艺术”本身在不影响秩序的前提下 , 具有一定的美感且具有合适的导向 , 似乎也不应该轻易“一刀切”式的拒绝这类行为 。 对于正当的行为艺术应当在管理的框架下 , 给予一定的空间 。
所以 , 当下的舆论焦点似乎不该是去苛责两位涉事女主 。 平台如何管理和引导流量的导向 , 相关部门如何区分“行为艺术”和“炒作” , 对公共空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 这似乎才是这件事背后值得思索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东方网|地铁4号线上海火车站一乘客突发晕厥 接下来的一幕暖心了
-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本周末及下周末,上海地铁3号线这一段将暂停运营
- 东方网|注意!为配合才岔道改造 上海地铁3号线这4天将缩线运营
- 本周末及下周末,上海地铁3号线这一段将暂停运营
- OFweek维科网|数字化运营新基建搭建地铁管理系统,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 华为Mate40Pro|华为Mate40 Pro配置盘点,样机地铁意外曝光,对称式双扬声器实锤
- 楚天都市报、人民网|地铁里手机外放、吃东西旁若无人?最高罚500元!
- 氧气是个地铁|C罗太浪漫!现在只爱乔治娜一个女人!在派对现场进行意外求婚!
- 河北新闻网|地铁里劈叉赚流量?警方出手了!
- 地铁里手机外放、吃东西旁若无人?最高罚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