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笺|不如诗酒趁年华,重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烟雨暗人家

宋神宗熙宁七年 , 即公元1074年秋 , 苏轼由原来的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 。 在密州期间 , 苏轼曾以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 为世人所熟知 。 尤其是词中传达了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 感染了无数人 , 成为苏轼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之一 。
在任密州知州期间 , 苏轼还曾写下过一首词 , 兼具婉约与豪迈之风 , 并使密州(今山东诸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这首词 , 即为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所作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 , 风细柳斜斜 。 试上超然台上望 , 半壕春水一城花 。 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 , 酒醒却咨嗟 。 休对故人思故国 , 且将新火试新茶 。 诗酒趁年华 。
此笺|不如诗酒趁年华,重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烟雨暗人家
文章图片
题目里的超然台 , 即为苏轼到任之后第二年 , 所重新修葺的城北旧台 。 当时 , 苏轼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做官 , 为此旧城台取名为超然台 。 《老子》有云 , “虽有荣观 , 燕处超然” , 苏辙正是由此取义 。 超然物外 , 怡然自得 , 正是苏氏兄弟所共同向往的自由之境 。
因而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 , 正是苏轼登超然台远望而所感所思之作 , 寄予了自己对弟弟的深重思念之情 , 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 以及从中自我超脱的旷达豪迈之情 。 在词风上 , 此词兼具婉约与豪迈之风 , 婉约如烟雨 , 豪迈如饮酒 。
此笺|不如诗酒趁年华,重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烟雨暗人家
文章图片
词的上阕 , 描绘了苏轼独登超然台所见的暮春景色 , 清新中带着几分明媚 , 灿烂中有夹杂着些许迷离 。 景物的变化也是由近及远 , 逐层推进 。 “春未老 , 风细柳斜斜” , 首句已暮春时节的杨柳纷飞 , 勾勒出这个季节特有的春风荡漾与春光旖旎之感 。
“试上超然台上望 , 半壕春水一城花” , 则从高处描摹所见之景 , 将满城春色尽收眼底 。 春水绿如蓝 , 春花绕万家 , 整个古城都笼罩在美好的春光之中 。 “烟雨暗千家” , 则融情于景 , 借助春雨的朦胧之景 , 流露出词人内心的迷离之境 , 隐含贬谪的失意之情 。
此笺|不如诗酒趁年华,重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烟雨暗人家
文章图片
词的下阙 , 触景生情 , 直抒胸臆 , 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和超脱之意 , 进而展现了苏轼人生态度里的圆润与通达 。 “寒食后 , 酒醒却咨嗟” , 一语点破苏轼登高望远的时间与背景 。 寒食过后 , 正是清明雨上 , 也是众人缅怀先人的重要节日 。
醉酒醒来 , 说明苏轼之前的心情并不明朗 , 多是受节日气氛感染而思念亲人导致 。 独自咨嗟 , 正是内心伤感而孤寂的情感体现 。 “休对故人思故国 , 且将新火试新茶” , 则进一步指明苏轼醉酒兴叹 , 皆是因为故国之思导致 。
清明时节 , 归心似箭却不能归去 , 望眼欲穿却无法相望 , 苏轼只想重开新火 , 泡上新茶 , 早点停止寒食禁火的习俗 , 要在“诗酒趁年华”中好好排遣一番 。 苏轼不想在这种消沉而低落的情绪中沉迷太久 , 珍惜当下 , 才能不负韶光不负自己 。
此笺|不如诗酒趁年华,重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烟雨暗人家
文章图片
综观全诗 , “烟雨暗千家”写景最妙 , 一语传达出了春雨笼罩古城的绰约朦胧之美境 , 用词极为精炼而传神 。 而“诗酒趁年华”,则写神最肖 , 是苏轼超然物外而随遇而安人生境界的最佳体现 。 这种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 , 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失意之人 。
【此笺|不如诗酒趁年华,重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烟雨暗人家】因而重读此词给人最大的启发 , 就是要学习东坡先生这种“诗酒趁年华”的豪迈情怀 。 茶能清心 , 酒能消愁 , 诗能传情 , 世间美好的事情太多 , 没必要沉迷于悲伤的情绪不能自拔 。 “烟雨暗人家“固然美丽 , 却远不如“诗酒趁年华”来得痛快恣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