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故乡的海棠


我们那里的土地碱性大 , 一般的果树长得干干巴巴 , 又瘦又小 , 独独海棠树不怕冻不怕碱 , 长得虎虎实实 , 没过几年 , 就开花结果了 , 而且果特别大 , 一半红一半黄 , 脆而甜 。
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工作 , 家里只有父母两个人 。 4棵海棠树 , 能结果近百斤 , 除了送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外 , 还剩一些 , 母亲就把海棠洗干净 , 切开 , 抠出籽 , 摆在木板上晾晒 。 我家的海棠 , 是苹果属 , 形味皆与山楂相似 , 但个头大 , 以甜为主 , 略有酸味 。 每年深秋 , 妈妈都会给每个儿女寄一大包 , 以海棠为主 , 也有些杏干、枸杞 , 都是自家树上摘的 , 干净绿色 , 可以泡茶泡酒 , 也可当果脯吃 , 足够吃大半年的 。 在我父母离开故乡之前 , 每年都能收到母亲精心晾晒的果干 。 那带着故乡阳光雨露的果干 , 是思念 , 是甜蜜 , 是浓浓的乡情 , 更是厚厚的母爱 。
海棠原产中国 , 栽培历史悠久 , 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记载 , 汉代进入皇家御苑 , 唐代广泛栽培 , 宋代鼎盛 , 被誉为百花之尊 , 花之贵妃 , 花中神仙 。 宋代沈立在《海棠记》中说:“今京师、江淮犹競植之 , 每一本价不下数十金 。 胜地名园目为佳致 。 ”其身价之高 , 名气之大 , 几可与牡丹颉颃矣 。 海棠不仅花美 , 还有“玉棠(堂)富贵”的寓意 , 是吉祥美好的象征 。
海棠花少女般娇艳 , 贵妃般高贵 , 天仙般飘逸 , 灿若云霞 , 楚楚动人 。 古往今来 , 描绘她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 名句佳什 , 层出叠现 , 流芳溢彩 。 有人写她的姿色 , 如元好问句:枝间新绿一重重 , 小蕾深藏数点红 。 爱惜芳心莫轻吐 , 且教桃李闹春风 。 苏东坡句: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烧高烛照红妆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但是 , 文人墨客只注重海棠的花与色 , 而忽略了果、树、枝叶 , 更无视其风骨、精神、品格 , 实在对不起海棠 。 其实 , 海棠浑身是宝 。 果含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机酸 , 可食 , 可制蜜饯 , 可供药用 , 有舒筋止痛、解酒去痰、煨食解痢之功效 。 花可制糖制酱 , 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 , 适于街道矿区绿化 。 籽含油 , 可食用或制肥皂 。 树皮含鞣质 , 可制栲胶 。 木质坚硬 , 可制家具 。 树姿优美 , 可为庭园观赏木 。
海棠何时在北京安家落户 , 未见史籍明确记载 , 但据学者考证 , 明代时 , 京师海棠 , 已成一大景观 。 城内报国寺、韦公祠最有名 。 王崇简诗云:“凤城西南报国寺 , 海棠双树芷幽邃 。 ”又云:“燕京此花驰声价 , 韦祠为最此为亚 。 ”大学士纪晓岚喜爱海棠 , 在其居所阅微草堂手植海棠 , 至今仍在 。
如今的北京 , 公园、街道、胡同 , 海棠处处可见 , 尤其是宋庆龄故居、陶然亭、颐和园、故宫御花园、中山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 , 更是观赏海棠的佳所名胜 。 海棠树下 , 花蕾似胭脂点点 , 花开如晓天明霞 , 香风习习 , 落英纷纷 , 妙不可言 。
父母病故后 , 我回了一次故乡 , 老屋早已不复存在 , 小菜园盖起了一片新房 , 据说是某机关宿舍 。 在一家的房后 , 我发现一棵被锯掉的海棠树 , 树桩直径近一尺 , 虽已发黑 , 但还没烂 。 不知道我吃的海棠干 , 有多少是它的果实 。 也许它心有不甘吧 , 在贴地的地方 , 又长出一棵小树 , 半人高 。 哦 , 海棠 , 你还顽强地活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