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历史|比刘伯温更高明,安然陪伴朱元璋二十多年,只因会说“不”,明初第一奇人( 二 )


陈遇虽然有功 , 但因其为人低调 , 且不在体制之内 , 故“其计画多秘不传” 。 即便如此 , 朱元璋待他相当尊敬 , “宠礼之隆 , 勋戚大臣无与比者 。 数监幸其第 , 语必称先生 , 或呼为君子”(《明史?陈遇传》) , 故陈遇有“金陵第一人品”(《金陵琐事》)之美誉 。 相比而言 , 朱元璋仅呼刘伯温先生 。
据《画史会要》记载 , 朱元璋三次到陈遇家 , 显然朱元璋拿陈遇当朋友处 , 而非残酷的君臣关系 。 对于陈遇不肯做官 , 朱元璋有过一番评价 , “士之有志节者 , 功名不足以介意 , 朕不强卿 , 以成卿之名” 。 不做官 , 说明你陈遇志节高雅 , 是真正的士人 , 真正的君子 , 我不勉强你 , 以此来成就你的名节 。 一个不贪恋权势 , 不贪恋富贵的人 , 陈遇“命爵辄辞 , 终成其高”(《明史?陈遇传》) 。
水煮历史|比刘伯温更高明,安然陪伴朱元璋二十多年,只因会说“不”,明初第一奇人
文章图片
陈遇为朱元璋效力约二十年 。 洪武十七年(1384年) , 陈遇卒 , 享年七十二岁 , 赐葬钟山 , 与朱元璋的明孝陵在一起 。 陈遇非官非贵 , 能得此殊荣 , 足见其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分量 。 对于陈遇 , 《明史》赞曰“陈遇见礼不下刘基 , 而超然利禄之外” 。 应该说 , 超然二字 , 正是陈遇比刘伯温更高明之处 。 #朱元璋#刘伯温#南京收藏
有陈遇、刘伯温辅佐 , 朱元璋的灭元事业蒸蒸日上 , 最终称帝建国 。 明初 , 朱元璋大封功臣 , 刘伯温官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 , 封诚意伯 , 禄二百四十石”(《明史?刘基传》);而陈遇一没做官 , 二没封爵 。
并非朱元璋不封赏陈遇 , 而是陈遇死活不干 。 对此 , 《明史?陈遇传》有翔实记载:
“太祖为吴王 , 授供奉司丞 , 辞 。 即皇帝位 , 三授翰林学士 , 皆辞 。 ……洪武三年 , ……除中书左丞 , 又辞 。 明年……授礼部侍郎 , 兼弘文馆大学士 , 复辞 。 ……除太常少卿 , 固辞 。 强之 , 不可 。 最后除礼部尚书 , 又固辞 。 帝沉吟良久 , 从之 。 自是不复强以官” 。
有功而不受封 , 陈遇就是这么拽 。
其实 , 这固然有陈遇恬淡的一面 , 也有其高明的一面 。 自古以来 , 功臣有好下场者鲜有 , 特别是朱元璋农民出身 , 生于毫末 , 骨子里狭隘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 , 跟这样的君主相处很难 。 陈遇不当官 , 不受爵 , 虽然在为朱元璋做事 , 但其身份游离于体制之外 , 对皇权构不成任何威胁 , 也不会遭到任何猜忌 。
作为一个“临时工” , 陈遇活得很滋润 , 很踏实 , 朱元璋赏他金银 , 他欣然接受;朱元璋让他写公文 , 他欣然领命 。 只要不做官 , 陈遇怎么都行 。 相比于陈遇 , 刘伯温受封后 , 第二年“赐归老于乡”(《明史?刘基传》) , 虽然急流勇退 , 但其显赫的头衔、政治上的影响力 , 仍让朱元璋不放心 , 最终离奇死亡 。
陈遇比刘伯温高明之处 , 还在于他对功臣、勋贵的态度 。 刘伯温此人嫉恶如仇 , 锋芒毕露 , 对看不上的人不留情 , 因此树敌太多 , 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 连他本人都说“臣疾恶太甚”(《明史?刘基传》) 。 陈遇与刘伯温相反 , “廷臣或有过被谴责 , 遇力为解 , 多得全释”(《明史?陈遇传》) 。 最终的结果 , 刘伯温被排挤出局 , 陈遇在朝廷人气愈高 。
在谋略上 , 陈遇也不次于刘伯温 。 刘伯温“论天下安危 , 义形于色……遇急难 , 勇气奋发 , 计画立定 , 人莫能测”(《明史?刘基传》) , 其才干偏重于外事 。 陈遇“自开基之始 , 即侍帷幄 。 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 , 遇对以不嗜杀人 , 薄敛 , 任贤 , 复先王礼乐为首务”(《明史?陈遇传》) , 更偏重于内事 。 家和万事兴 , 内事搞好了 , 外事才能顺利开展 , 陈遇的功劳不在刘伯温之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