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胡子|在古密州的生活应该算是最轻松的一段,苏轼被贬后( 二 )


估计也因为苏轼自己主动远离争斗的缘故 , 他在密州度过了还算平和的两年 。 但是他的对手可并没有忘记这个影响力不小的反对者 , 那都是后话了 。
诸城胡子|在古密州的生活应该算是最轻松的一段,苏轼被贬后
文章图片
苏轼《三马图赞残卷》故宫特展作品
苏轼在密州做了什么?
有历史学家曾经这样评价苏轼在密州的表现:成熟的政绩 , 成熟的文学 。 宏观的事情还是留给更专业的历史学家来研究 , 我们来客观了解一下苏轼在密州的治理活动:
治理旱灾蝗灾:苏轼刚到任密州时 , 蝗灾旱灾同时肆虐 , “岁比不登 , 盗贼满野 , 狱讼充斥” , “公私匮乏 , 民不堪命” , 老百姓“剥啮草木啖泥土” , “流殍之余 , 其命如发” 。
苏轼行动迅速 , 痛斥当地官员“蝗不为灾”的荒谬言论 , 亲自下田参与灭蝗抗旱 , 苏轼鼓励当地百姓下田挖掘蝗虫虫卵 , 按重量给予一定的粮食作为交换 , 不久“得蝗子八千余斛 , 井窖于县前” 。
但是蝗灾的根本在于久旱不雨 , “祈雨”也成为苏轼在密州的一项重要活动 , 根据记载 , 苏轼不少于五次前去位于密州南部的常山进行祈雨活动 ,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 , 这完全属于封建迷信活动 , 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 , “祈雨”确实有着一套严格的礼法章程的大事 , 苏轼的祈雨活动虽然没有给百姓真正带来实实在在的雨水 , 但是却给当地百姓传达出了官民一心的讯息 , 对于维持当地的社会稳定 ,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诸城胡子|在古密州的生活应该算是最轻松的一段,苏轼被贬后
文章图片
苏轼《春中帖页》故宫特展作品
提倡私盐买卖:前文提到 , 密州是盛产海盐之地 , 但是海盐的生产经营都严格控制在官方手中 , 由官府向盐户收盐 , 将盐税加入盐价卖给商人 , 严禁私人买卖 。 苏轼刚到密州时 , 正值盐税暴涨 。 以前密州的海盐并没有严格控制 , 因此当地的百姓还能够做些贩卖私盐的小生意养家糊口 , 但是现在食盐官卖的政策加上自然灾害 , 极有可能激发民变 。
苏轼因此上书朝廷 , 详细论述了山东(京东、河北)与施行榷盐制度的陕西等地的不同 , 建议“请驰盐禁” , 苏轼提出的具体办法是:“应贩盐小客 , 截自三百斤以下 , 并与权免收税 。 ”在苏轼看来 , 有限度地减免小商小贩的盐税不仅有助于百姓度过灾荒 , 盗贼为患程度也会随之减轻 , 大盐商的食盐销路也更加畅通 , 国家的盐税收入也“必无大亏之理” 。
宋代中后期 , 密州的私盐业兴盛 , 与苏轼的这一主张不谋而合 。 密州私盐的兴起 , 或许也有苏轼的推动之力 。
治理匪患:苏轼对于山东民风的认知也是非常深刻的 , 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听进去苏轼的分析 , 或许四大名著里就不会出现《水浒传》这本小说了 。 苏轼是这样评价密州当时民风的:“密州民俗武悍 , 恃好强劫 , 加之比岁荐饥 , 椎剽之奸 , 殆无虚日” 。
苏轼还从更高的层面阐述了对于山东民风需加以重视的理由:山东自上世以来 , 为腹心根本之地 , 其与中原离合 , 常系社稷安危 , 自秦汉以至隋唐 , 莫不因山东终不能取 , 以至于亡“ 。
面对因为天灾 , 盗匪横行的现状 , 苏轼建议宋神宗行“仁慈“、“敦化”之政 。 同时辅助以减税都手段来修养生息 , 安抚民心 。
诸城胡子|在古密州的生活应该算是最轻松的一段,苏轼被贬后
文章图片
苏轼《归院帖》
在密州期间 , 苏轼还对朝廷推行的变法政策进行了实际的考察 , 例如“手实法”(先由官署规定标准物价 , 另各户主自行报其丁口田宅家产 , 奖励告发伪情) , 这样的作法导致了仇人恶意检举 , 人心惶惶的局面 。 苏轼据理力争 , 随最终“手实法“最终废除 , 但苏轼却马上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 。
回顾苏轼在密州对于抗击蝗灾旱灾 , 议论盐政 , 平息盗匪等等方面的做法 , 可以看出不到40岁的苏轼的做法和建议 , 其实更符合实际操作 , 具有更加务实的风范 , 只可惜拗不过一心变法图强的宋神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