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阿拉善沙漠,他们种树也种下爱情( 二 )


“刚开始是为了改善房前屋后的植被 , 压住风沙 , 种了一段时间 , 小树慢慢长大了 , 防沙固沙的效果特别好 , 就喜欢上了种树 , 开始大片地种 。 ”徐世军说 , 那时候他是自掏腰包选购苗木、雇用工人和机械 , 至今已绿化千余亩土地 , 前后投资了20多万元 , 好多树苗还是他要来、捡来的 , “有的绿化工程人家种剩下的几百棵几千棵树苗直接就扔了 , 我就去捡回来 , 也不怕丢人” 。
第一次种树没经验 , 种下去浇足水 , 叶子出来了 , 可是一场风沙过去 , 叶子都打掉了 , 再浇水 , 再长叶子 , 一场风沙又把树苗变得光秃秃 , 折腾几次树就死了 , 徐世军也学会了选择树种 , 必须耐碱性、抗风沙 , 风景树再漂亮也不能要 。 2017年起 , 他开始承担蚂蚁森林种树项目 , 主要种植适合沙漠生存的花棒 , “这个项目在经济上给我们补贴 , 更在生态上固住了风沙、增加了绿色” 。
最早种树 , 完全是靠人拿着铁锹一个坑一个坑地挖出来的 , 后来徐世军发现了一种手提式打坑机 , “人可以稍微轻松些 , 但得看季节 , 只有下了雨地皮是湿的才能用 , 地表都是干沙根本用不上” 。 经一位电焊工亲戚提醒 , 徐世军开始琢磨怎么借助机器的力量把自己从繁重而又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 受内地常见的耕地用的农用四轮车启发 , 他鼓捣出一种“沙漠打坑神器” , 在甘肃雇了3辆四轮车 , 再把图纸发给那边的朋友负责改装 。 几经折腾终于成功了 , 几秒钟就打一个坑 , 3台机器后面跟着工人 , 一个插树苗 , 一个踩实 , 几千亩的树苗 , 十几天就种完了 , “要是靠人工种植 , 这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 因为干沙层太厚 , 刚挖开沙子马上又填回去了” 。 尝到了甜头 , 徐世军甚至把他的发明发到网上“共享” , 一传十 , 十传百 , 后来周边大大小小种植户都开始用这种“神器”种树 。
这几天苏木里刚刚举办了第一届“花棒节” , 徐世军和妻子兴冲冲地赶去参加 , 回来后又忙着维护花棒林四周的铁丝网 , 这是他们每隔十天半个月必做的“功课” 。 因为地处牧区 , 防止牲畜啃食是让树木健康成长的前提 。
在普通土壤里种树 , 种好浇上水 , 基本上不需要太多养护 , 沙漠种树就不一样了 , 必须提前建好铁丝网围栏对付乱跑的牲畜 。 树苗一旦发芽 , 还要时刻防治鼠害虫灾 , “花棒苗只有30多厘米高 , 比牙签粗不了多少 , 太小太脆弱了 , 根本经不起折腾 。 ”徐世军说 , 刚种下的花棒苗是最需要精心养护的 , 等长大些 , 茎干粗壮了 , 根系发达了 , 就皮实多了 。
赶上干旱季节 , 花棒林浇水量会非常大 , 用水车从很远的地方背上水罐过来浇水 , 成本也很高 。 七八月是内地多数地区的雨季 , 却是阿拉善沙漠地区最干旱难熬的时候 , 进入9月雨才来 , 每场雨 , 或大或小 , 都是徐世军的开心时刻 。
去年春天 , 徐世军自费种下5000棵胡杨树 , 不料8月27日遭遇飞来横祸 , 一辆失控的小轿车从背后撞倒站在路边的他 , 导致左腿截肢 。 那时候正是沙漠里最热最干旱的时候 , 住院治疗耽误了浇水 , “胡杨树是国家保护的稀有树种 , 价格也挺贵 , 本来根扎下了 , 叶子也出来了 , 树苗成活率超过90% , 最后干死了90%多” 。 笑着说起这件事 , 徐世军还是掩饰不住心疼:“现在不像当初想的那样简单 , 只为了防风压沙建设家乡 , 现在我已经爱上种树了 。 ”
截肢手术后才一个月 , 徐世军就急着让妻子陪着去沙区看树 。 他心疼树 , 妻子心疼他 。
“我听到消息时没想到这么严重 , 等到医院一看 , 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 ”风沙漫天的荒漠里 , 忙碌的徐世军身边 , 一年四季总有阿拉腾花默默陪伴 , 陪着他风吹日晒、忙里忙外 , 只为帮他实现种树治沙的心愿 。
夫妻俩精心侍弄的花棒属于灌木 , 生长迅速 , 五六年以后的花棒林 , 就可以绿意盎然 , 粉花点点 。 除了防风固沙 , 花棒还是优质的蜜源植物 , 而且花期长 , 可以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