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吟枪啸|看宋朝权臣发展和颓废的官场风气,从史弥远独掌朝政25年


风吟枪啸|看宋朝权臣发展和颓废的官场风气,从史弥远独掌朝政25年
文章图片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 南宋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正统的南方政权王朝 , 北宋和南宋都属于宋朝的一部分 , 历经靖康之变和宋金和议后 , 宋朝政府放弃原来北方地区 , 在临安定都 , 史称南宋 。
宋朝历经一百四十多年 , 自然也无法避免这个世世代代都为之关心的话题——皇权与相权 , 而南宋权相更是层出不穷 , 不禁让人感到疑惑 , 而今将以南宋奸臣"史弥远"为例 , 分析宋朝"权相"的形成与特点 。
一、埋下祸患:宋初表面的权力分散
宋朝皇帝为防止五代十国的乱象再次发生 , 为了维护朝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 制定法律 , 整顿制度 , 注重对前朝的弊政进行修正并吸取教训 , 既处心积虑地加强中央集权又对权臣处处防备 , 重点加强对位高权重的宰相的防范 。
风吟枪啸|看宋朝权臣发展和颓废的官场风气,从史弥远独掌朝政25年
文章图片
采用"二府三司"的中央官制是从前朝皇权旁落 , 朝代更迭频繁的问题上考虑所得 , 宋朝初期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
因此 , 从制度的角度上看 , 宰相的权利被大大削弱 , 并且朝中各个部门相对独立 , 各不知事 , 以此确保大权被皇帝牢牢掌握在手 。
宋朝选用宰相是十分慎重的 , 宋太祖赵匡胤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 , 这种理念也是出于"读书人、文人更容易控制"的思想 , 对皇权造成的威胁更小 , 而这道旨意也在宋朝后世的治理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
风吟枪啸|看宋朝权臣发展和颓废的官场风气,从史弥远独掌朝政25年
文章图片
皇帝亲选宰相 , 由文人担任元丰官制改革之后 , 设立了左相和右相 , 废参知政事后 , 又设置了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右丞、左丞为执政 , 因此宋朝的宰相级别人数大增 , 是群相而非独相 , 人数的增加所导致的是权力的分散和互相牵制 , 也就意味着相权的分散 , 对于皇权的威胁更是减少 。
从这个角度看 , 宋朝对宰相权力的制约是到位的 , 分散了相权同时减少了皇权的威胁 , 但这种权力分散 , 并没有完全克制宰相之权 , 也是"权臣"现象的形成的源头 。
风吟枪啸|看宋朝权臣发展和颓废的官场风气,从史弥远独掌朝政25年
文章图片
二、宰相权力扩大、集中是形成之基础
北宋前期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 , 宰执、台谏与侍从相互制约的权利结构 , 为了防止宰相专权设置的三司使、枢密院、审刑院等的权力分工 , 掌管绕开宰相 , 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
但这种权力结构不是真正的权力制衡 , 而是建立在皇权至上之下的官僚系统平衡机制 , 同时 , 皇权不受制约 , 皇帝滥用权力难以得到控制 , 并且 , 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权力很容易在皇帝放任和宰相结党的过程中扩张 。
财政权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 集权和分权在财权分配上有十分明显的反映 , 财权的集中往往是国家集权的结果 , 宋代宰相相对财权的控制上 , 总的方向是不断向在宰相集中 , 最终在元丰改制时期 , "罢三司并归户部" , 财权就一直由宰相把握在手了 。
风吟枪啸|看宋朝权臣发展和颓废的官场风气,从史弥远独掌朝政25年
文章图片
与北宋相比 , 南宋宰相的财权更加集中 , 元丰以后 , 设立"国用司" , 由其总管理财 , 最高长官由宰相和参知政事担任 , 国用司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宰相对财政的控制力 。
从财政预算到审核项目、催缴钱财乃至国库的管理 , 都纳入了宰相的控制之下 , 财政大权尽归宰相 , 之后国用司随被废 , 但宰相对于整个财政体系的控制已经成为常制 。
风吟枪啸|看宋朝权臣发展和颓废的官场风气,从史弥远独掌朝政25年
文章图片
宰相之权 , 除了兵权和财权以外官人进贤为最其大者 , 掌握人事权是宰相控制朝政 , 秦桧、韩侂胄、史弥远都是因为成功掌握人事权而在政治斗争中获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