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_时政|又来挑衅中国,印度是什么心态在作祟?( 三 )


1964年 , 尼赫鲁逝世 。 他的政治抱负和印度在不结盟运动中获得的国际声望让一代印度人充满自豪感 , 此后历届政府在治国方略和对外政策上始终没有放弃对大国理想的追逐 。 但正如美国著名南亚学者斯蒂芬·科恩指出的那样:“尼赫鲁大权独揽 , 一直致力于创造机会让印度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一展风采……他被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 , 为树下的人们提供庇荫 , 但长此以往也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 ”
从“英迪拉主义”到“古杰拉尔主义” , 在强硬和仁慈之间摇摆
尼赫鲁去世后 , 他生前领导的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及印度统治精英中暂时没有出现一个和他一样享有崇高声望的领袖 , 国内经济情况持续恶化 , 粮食危机成为政府长期困扰 , 地方民族主义分裂运动风起云涌 , 第二次印巴战争接踵而至 。 在经历了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总理的短暂过渡期后 , 1966年 , 印度迎来了英迪拉·甘地(简称英·甘地)时代 。
印度_时政|又来挑衅中国,印度是什么心态在作祟?
文章插图
英迪拉·甘地继承父亲尼赫鲁的外交理念 , 提出的“英迪拉主义”被视作地区权力政治的顶峰 。
·
作为尼赫鲁的女儿 , 英·甘地继续巩固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 , 延续了尼赫鲁的外交理念 。 在任15年间 , 强硬吞并锡金 , 并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肢解巴基斯坦 , 使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 。 此后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 印度的地区霸权进一步巩固 。
在尼赫鲁时期 , 印度依靠英国遗留工业、美苏援助和自力更生建立了较健全的工业体系 。 而在英·甘地时期 , 印度又与苏联签订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 刘宗义认为 , 尽管印度此时仍然宣称不结盟 , 但这个条约已经意味着事实结盟 。 在苏联的援助下 , 印度国防工业发展引人瞩目 , 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 核武器的秘密发展也已不是秘密 。
1983年 , 英·甘地发表了一项声明 , 宣称印度强烈反对地区外大国干预南亚其他国家内政 , 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有害印度利益的大国 。 因此 , 南亚国家不应向任何外部国家请求援助 , 如果确实需要帮助 , 只应寻求印度的帮助 。 这就是著名的“英迪拉主义” 。 它反映了印度传统的观念 , 即南亚是以印度为中心的文化与地理上的统一体 , 同时强调印度主导南亚的意愿 , 绝不允许外部大国在该地区有立足之地 。 “英迪拉主义”被学者们称为地区权力政治的顶峰 , 此后印度与邻国关系趋向紧张 。
1984年 , 英·甘地遇刺身亡 。 其子拉吉夫·甘地临危受命担任总理 , 上任之初便着手缓解与邻国的紧张关系 。 在最初几年里 , 他先后访问了不丹、孟加拉国、尼泊尔、马尔代夫 , 并邀请不丹国王、尼泊尔国王、巴基斯坦总统、斯里兰卡总统访问印度 。 为了打破印巴僵局 , 他恢复了从1984年停止的印巴官方谈判 , 与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多次会晤 , 并在会晤中互相保证不攻击对方的核设施 , 使印巴关系一度得到很大改善 。 这期间印度与南亚其他各国关系也有所缓和 , 1985年12月 , 南亚7国首脑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召开会议 , 决定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 但与此同时 , 印度直接出兵斯里兰卡 , 插手斯里兰卡内战 。 此举使南亚其他邻国再添对印度的担心和恐惧 。
印度_时政|又来挑衅中国,印度是什么心态在作祟?
文章插图
拉吉夫·甘地(中)在任期间与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右)多次会晤 。
·
1991年 , 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 , 此后尼赫鲁家族和国大党的政治命运逐渐走向衰落 , 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开始崛起 。 恰逢冷战结束 , 世界格局巨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让印度意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外交思维 , 实行全方位外交 , 而改善与南亚邻国的关系就是关键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