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之上,这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模样

【幸福花开新边疆】雪域高原之上,这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模样
央视网消息(采访人员 董淑云 王若怡 邢明):“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在家喻户晓的歌曲中,离天空如此之近的西藏,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 。
一到西藏,整个世界都会变得豁然开朗 。这里的日头很毒,晒黑了面庞,晒熟了青稞 。这里的风总是呼啸,吹裂了皮肤,吹壮了牦牛 。有时候一片云飘来,原本的晴天便会顷刻间落下雨来,浇绿了山林,浇皱了湖泊 。
【雪域高原之上,这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模样】8月中旬,“幸福花开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西藏自治区 。西藏站分为山南和林芝两条采访线路,来自中央及地方的网络媒体编辑采访人员将兵分两路,先后走进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杰麦村、林芝市朗县朗镇冲康村等地,近距离观察西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真招实效,讲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守边护边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故事 。
边民吃上旅游饭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西藏是属于雪域高原和高山草甸的,但有着“山南十里画廊”之称的勒布沟却截然不同,这里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随处可见嬉戏的猴群和飞鸟 。
穿过阵阵雾团,一番与雪域高原完全不同的景象浮现眼前 。
山间时有瀑布溅起水花,淌成潺潺的清澈溪水 。你甚至能看到野生猴子出没于公路两旁,牦牛走在路边,悠悠然地目送着一辆辆汽车离开 。
在崇山峻岭间的云深处,一栋栋整齐而别具门巴民族特色的楼房映入眼帘 。这里便是山南市麻麻边境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
麻麻边境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共建民房62户,其中整体搬迁户40户、就地改造15户、穿衣戴帽户7户 。小康示范村建成后,麻麻乡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开办了4家农家乐、5家餐馆、5家茶馆、5家商店和5家民族特色产品销售点 。
如今,麻麻乡实现了“饮水引进家、厕所修进家、网络迁进家、道路修到家、人畜分了家”,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
麻麻乡一直往南,便来到了位于错那县西南部的勒门巴民族乡 。勒门巴民族乡南与印度接壤,西与不丹毗邻,是全国主要边境乡镇之一,也是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
2017年,勒村新型特色城镇的建成使得勒门巴民族乡成为继鲁朗小镇后西藏第二个特色小城镇 。勒门巴民族乡属于半农半牧乡,这里平均海拔2350米,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可以种植出上等的高原茶 。因此,旅游业和茶叶成为拉动全乡经济发展的“两驾马车” 。
如今,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勒布沟麻麻乡、勒门巴民族乡,徜徉在这“天然氧吧”中,当地农牧民群众也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富裕路”,过上了“新生活” 。
集体经济促脱贫
从林芝市区出发,顺雅鲁藏布江蜿蜒而下,行驶100公里后到达米林县派镇吞白村 。这里坐落着当地颇有名气的公尊德姆农庄 。
2016年,外出打工的德吉旺姆回到老家吞白村,曾做过茶馆服务员,开过商店,做过农产品收购的她攒下了一肚子生意经 。回到村里,她发现邻村的旅游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吞白村虽处在观看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的最佳位置,却没有被利用起来,村民的收入来源还是依靠青稞和小麦种植,和邻村的经济水平一下子有了差距 。
“心有不甘”的德吉旺姆找到村委会,提出开办生态观光农庄的想法,得到村里的大力支持 。
按照“党支部+能人+贫困户+本村村民”的入股模式,德吉旺姆出资占股25%,村里占股15%,其余60%股份分给村民 。2018年3月,3900平方米的公尊德姆农庄正式投入营业 。2019年,总收入达到260万元,纯收入170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