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货币的性质会变么,数字币说来就来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8月31日)有媒体报道说 , 传说时间并不长的数字货币已经正式露面:29日 , “数字人民币钱包”在建行APP上线 , 并在部分地区开通数小时 。 据来自建行的消息称 , 建行手机银行系统开展的相关功能测试已经结束 , 对在测试期间已在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的用户 , 系统将自动注销其钱包 , 其转入的款项将在30日退回至绑定的储蓄账户 。 建行方面表示 , “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短暂开通 , 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
当然 , 人们也清楚 , 数字钱币远非“电子化”和“电子显示”那么简单 , 因为一种钱币从纸币到数字币 , 不纯是一个技术问题 。 当代科技所达至的水平 , 使许多原本存在于虚构小说或科幻作品中的想法和情节有了落地实现的通道 。 科技手段提供的可能性 , 让许多难以计量甚至难以名状的社会问题变成了简单的“过河”与“建桥”的工程问题 。 一件事可不可干、能不能干 , 更主要的不是考虑干了之后的社会效应、干的行为和行动的伦理限制、其结果的历史影响和其对事物、事件性状和可能存在的自然进化路径的改变 , 而是考虑技术上可不可行、技术方案的实施成本能否负担 。
数字货币或称电子货币 , 与电子支付或称线上支付系统所使用的货币有着本质的不同 。 承载数字币的终端载体 , 与个体身份信息乃至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信息联系在一起 , 这些个体信息恰是每个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核心隐私部分 。 而以往纸币的发放及其使用 , 并非以这些信息的全部作为发放和使用的前提条件 。 可以想见 , 数字币账户的建立 , 在收取这些信息方面 , 具有不能抗力的强制性 。 尤其是在数字币的使用上 , 个体持币的一举一动都将透明化地呈现在“机器”上 。
的确 , 数字币可以让数字币的发行和发放者具有全流程的货币运行监控能力 , 甚至——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将反洗钱能力提高到货币单位的个位数 。 不过 , 此中问题正在于 , 公民个体为提高这些能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 , 或者说 , 如果不是强制付出这些代价的话 , 个体是否仍有选择的权利?这些技术以外的问题也必须正视 。
【光明网评论员|货币的性质会变么,数字币说来就来】(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 ,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