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曹保明讲述丨北方的文化遗产(35)

:原题为_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曹保明讲述丨北方的文化遗产(35)。
第一章 闯关东与年画
曹保明
(六)从四平到双辽
春雪 , 开始悄悄地融化 。 北方的春天到了 。
这一日 , 李连春进入到一个大驿站 。 他一打听 , 人们都叫这儿为“四平”(四平 , 就是四通八达之意) 。
街上 , 到处是要饭的穷人 。 都和他一样 , 逃荒 , 流浪 , 没有人收留他们父子俩 。
为了生存 , 李连春打定了一个主意 , 要把自己的手艺——刻印木版年画——推销出去 。 尽管已碰了不少钉子 。 但是每到一个地方 , 他往往还是先打听汉人村屯的木匠人家
【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曹保明讲述丨北方的文化遗产(35)】
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曹保明讲述丨北方的文化遗产(35)
文章图片
原来在当年 , 木匠人家也不是很多的 。
木匠也分多种 , 有硬木匠和软木匠之分 。
硬木匠是专门做大车、房架子什么的大活 。 这类木匠人家跟本不会收留一个“刻木版”制年画的艺人 。
软木匠是做桌椅 , 打箱柜 , 包括往上画花儿、草儿、人物、戏出故事什么的 。 这样的人家 , 他就靠前去细打听 。
靠了前 , 他就打听 。
“东家 , 我问个事 。 ”
人家说:“你说吧 。 ”
“用人手不?”
“什么手艺?”
“印木版年画 。 ”
“年画……”
“对呀 。 什么灶王、门神、天地 。 俺都会 。 ”
“哎呀 。 好是好 。 ”
“怎么……”
“这都过完年了 。 正月了 。 我看 , 你还是等明年腊月再来吧 。 再说吧 。 ”
于是人家一句话把他给打发了 。
是啊 , 像这种属于中途驿站的地方 , 南来北往的各种人物都有 , 不少人对什么木版年画根本就不感兴趣 。 自己都吃不饱饭 , 哪还能收留他?
没招 , 他只好要饭养活儿子和妹妹 。 白天在街上要饭 , 让妹子看着孩子 , 他继续寻找“木匠”人家 , 晚上就在破庙和用树枝子搭的一个窝棚子里住下 。
有时 , 一听到谁家院子里传出“隆隆”的推碾子拉磨的声音 , 他就去敲门要饭 。 只是希望人家哪怕给一把土面粮豆 , 也不能把儿子和妹子饿死呀 。
可是 , 就这样 , 常常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年画手艺的事 , 还是没有着落 。
一晃 , 在四平半个多月过去了 。
这一天 , 他突然听人说 , 往东走的宽城子和苏瓦沿(双阳)驻马店正在清理流人 。 凡是没有正当手续和落脚亲友地点的人 , 一律抓走 。
他一听心就凉了 。 因为前几日他听一个好心的人说 , 只有到了长春宽城子驿站才能从那进入“隆安”(农安) , 再往北都是蒙古人的地界儿 , 这也才能找到“六喇嘛甸子” 。 可是这样一来 , 不能奔那儿了 。
但是去往蒙荒之地 , 还可以从四平往北 , 也可去那里 。 但前去的路更是渺茫无边 。
怎么办呢?
这天 , 他遇上一个放羊的老头告诉他 , 从四平往北奔玻璃甸子八面城 , 到一个叫“双辽”的地方 。 或者那块的人知道六喇嘛甸子 。
于是 , 李连春告别了放羊的老头 , 背着儿子领着妹子往西北的双辽走去了 。
(七)第一站落脚
和许多人一样 , 他在夜里爬过了老凤凰城驿站的卡子 , 一直往正北走去 。
道路越走越荒凉了……
大片的草甸 , 但沙尘四起 。
李连春有一个信念 , 找到六喇嘛甸子的李家本家 , 能住下来 , 能把孩子养大 。
可是奇怪的是 , 一路上谁都不敢收留他 。 而他唯一依靠的手艺——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在这荒冷的异乡孤土根本派不上用场 。 他也知道自己还有一身的武艺 。 如果谁家缺一个守院望门的 , 他也宁可去给人家当炮手 , 能挣上一口吃的 , 也行啊 。
为了急于赶往北方 , 他几乎是日夜兼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