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忻:依然很笨拙地去完成最初的梦想|新京报x乐队的夏天( 三 )

不怕失败的人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 这是刘忻在2012年发行的自传《随忻所遇》第一章的开篇 。 她说 , “一个人不得不、必须要、别无选择地 , 只能成为一支队伍 。 否则就无法生存” 。 这段描述概括着她27岁之前的生活 。

刘忻出生于军人家庭 , 父母在部队时对她要求很高 , 转业后也兢兢业业地做起了生意 。 从早饭吃什么 , 到往期末考试试卷上签名 , 刘忻学会的人生第一课便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

后来 , 刘爸被调到一家酒店工作 , 酒店内有当时并不多见的卡拉OK设备 , 吸引了不少乐队发烧友 。 刘忻常在那里看乐队排练 , 还曾经在乐队叔叔阿姨的撺掇下 , 上台演唱过一首《人在旅途》 。 这是刘忻对音乐的最初认知 。

而真正决定当歌手时 , 刘忻正身处学习气氛浓厚的重点高中 。 她仿佛成为其中的“异类” 。 但妈妈却支持女儿坚持理想 。 刘妈年轻时也曾希望有一天走出农村 , 硬是自己跑去部队报名 。 后来曾有人问及刘忻选择与音乐的原因 , 她说 , 那时根本没有想未来能不能成功 , 就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

玩音乐特别烧钱 , 父母给予刘忻最大的心灵与物质支撑 。 她从没有住过窘迫的地下室 , 日子也不算穷苦 , “但我挺要强的 。 ”大学毕业独自一人来到北京 , 刘忻只想用一技之长 , 在这里闯出自己的天地 。 于是2006年开始 , 刘忻几乎每天都埋头在家里写歌 。 她写了很多 , 不知道往哪儿推荐 , 就给各种唱片公司邮箱里发 。 大多都是石沉大海 , 偶尔会收到礼貌性的回复 , “来信收到 , 我们会关注” , 这能让刘忻高兴好几天 。

2007年下半年 , 刘忻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 , 录制娱乐节目 。 与音乐毫无关联 , 但终于让她实现经济独立 。 她演过走台步的模特 , 骑马的外景主持 , 甚至挑战10块钱野外生存一天一夜 。 这档节目每周录制两天 , 一次五集 , 一集500元 。

那三年 , 刘忻混迹于各种娱乐节目 , 经历过残酷的异国训练 , 发过单曲 , 穿着玩偶衣服上台表演 , 但发展始终没有起色 。 “就是一盆冷水浇在头上 , 每一年不停地浇 。 ”2009年 , 刘忻为自己的人生再次按下重启键 , 再次回到北京 。 那段日子她给自己列了一张表 , 写着可以做的工作:去酒吧唱歌、去唱片店打工、端盘子做服务员 。 那是她离放弃最近的一次 。 2011年《快乐女声》 , 是刘忻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 “直到我签约 , 别人问我为什么来参加比赛 , 我说我想赚钱 , 特别直白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