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君王皇帝|李广爷孙——用笔吹出来的“名将”,飞将军身份是否夸大成分?( 二 )


翻开汉代史书 , 在李广那段年岁 , 正值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先后大肆侵扰汉朝 。但直到匈奴退出河套及以西地带 , 李广发挥的作用好像都不是那么大 。
匈奴不时大举出塞 , 掠夺财产 , 杀害平民 。而李广自己虽然很相信自己的能力 , 喜欢出头 , 但射杀匈奴的战绩看起来总是不如人意 。比如匈奴大举入上谷 , 烧杀掠夺 , 可当时与之混战的李广却没有记载下什么大成就 , 只知道他守住了自己的性命 , 逃回了汉朝 。
按照汉朝的军法 , 李广亡失全军又逃跑 , 应受死刑 , 但后来只是被贬为庶人 , 过段日子又被征召 , 已经是给过他机会了 。
隋唐,君王皇帝|李广爷孙——用笔吹出来的“名将”,飞将军身份是否夸大成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广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述他几次成功的经历 , 也都是说他带领将士躲过了匈奴的追杀 , 没有全军覆没 。遇到大的战役 , 他个人再怎么勇猛 , 最后都无能为力 , 只能保全自己和兵卒 。而如果遇到一些小股部队 , 李广的箭术还是足够擒下几个人的 , 或者他直接守在城墙里 , 就没有什么大危险 。
毕竟当时的匈奴虽然已经成长起来 , 但因为缺乏器械 , 不擅长攻城 , 也因此总是拿李广的性命没办法 。这样一看 , 与其说李广是个带兵打仗的英雄 , 不如说他是个带领士兵活下来的锦鲤 。
司马光还用同时代的程不识和李广作比较 。当时李广和程不识都在边境带兵 , 都很有名 , 但兵卒们总是更喜欢跟随李广 。是因为他神勇吗?是因为李广对他的士卒非常好 。
隋唐,君王皇帝|李广爷孙——用笔吹出来的“名将”,飞将军身份是否夸大成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史书上说李广平时在外扎营 , 吃饭喝水都让士兵先行 , 但最重要的是 , 他带兵比较随心 , 并不怎么排兵布阵 , 章程文书也能减就减 。士兵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多 , 活得都很快乐 , 当然都愿意跟随李广 。
而程不识就是完全相反 , 每天紧锣密鼓地训练士兵 , 管理军事 。士兵们都觉得他十分烦琐 , 程不识就说:“李广的军队管理很简略 , 抵挡不住匈奴的进犯 。”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虽然李广一直活了下来 , 但从军法上来说 , 他没有做到“兵事以严终” 。
而且李广之所以如此军队管理 , 也不是因为自信于能带领将士取得最后成功 , 不是因为爱兵如子不舍得他们受苦 。在汉代 , “军吏畏亡将而诛” , 从律法上说 , 将官出营被杀被俘 , 身边的卫士和下属都要被罚 , 而李广既没有带领部下胜利 , 逃跑的时候也没有犹豫 , 说他爱兵就有些生硬了 。
隋唐,君王皇帝|李广爷孙——用笔吹出来的“名将”,飞将军身份是否夸大成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广李广之死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之死不知令多少人扼腕 , 也造就了他的悲剧色彩 , 让人为他百般不值 。
李广死于那场卫青和霍去病占尽风光的那场漠北之战中 , 是自杀 。当时汉军出塞千余里 , 与伊稚斜单于率领的大军对战 。身为前将军的李广却迷路了 , 等到卫青击败伊稚斜单于 , 引兵而归时 , 李广才匆匆和大军汇合 。
这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 , 在那些正值壮年且英勇无比的战将的光芒之下 , 就显得有些太潦草了 。而他这么多年来立过的战功也常常和罪过相抵 , 没有获封 。此前向汉武帝请求随军 , 还几次被拒绝 , 好不容易才得到这次机会 , 但不仅没有立功 , 还犯了死罪 。
隋唐,君王皇帝|李广爷孙——用笔吹出来的“名将”,飞将军身份是否夸大成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