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军事|大学生赴双江农场锻炼,最终有12人分配到部队,我是其一( 二 )


连长尽量压低声音 , 简短地交代任务 , 就带着全连往山里出发了 。全连成一路纵队开进 , 一个紧跟一个 , 不时会有口令传下来 , 一个传给一个 , 声音小得第三个人都难以听到 。拉练路程长短不一 , 少则两三公里 , 多则六、七公里 , 天亮时才能回来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夜间拉练 , 刺耳的口哨声将我从熟睡中惊醒 , 我意识到是紧急拉练T,便立即摸黑打背包 , 跟随连队往山路上行走 。漆黑的夜空看不见路 , 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前走 , 生怕脚踩空了摔跤 。路旁边荆棘丛生 , 不时会划破皮肤 , 也不觉得疼痛 , 只想紧跟前面不掉队 。虽然跟随连队拉练回来了 , 但是衣服不整、疲惫不堪、背包带已松、有些狼狈 。好在其他的同学也不比我强多少 , 大家彼此彼此 , 谁也不笑话谁 。
我们双江学生连人才荟萃 , 不少人都参加过学校篮球队和文工团 。不久 , 连队组织了篮球队和宣传队 。我在云南大学是学校篮球队员 , 可是学生连篮球队还轮不上我 , 把我安排到宣传队 。篮球队的主力是昆明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同学 , 身体素质较好 , 打遍双江县无敌手 。我们宣传队也不差 , 经常与县宣传队同台演出 。
连队有一台旧拖拉机 , 我们连队的王尚通同学是学农机的 , 会维修和驾驶拖拉机 , 经常拉着我们到县城和乡镇演出 。不论到哪里演出 , 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款待 。我们在双江学生连接受再教育 , 没有被流放和被改造的感受 , 而是像进了另一所大学校 , 有点像延安时候的抗大 , 是在培养未来的干部 。我们在大河湾平静地生活了一年 。
1969年的10月份 , 负责我们的54军390团紧急调防到河南 , 据说是准备打仗 。来接替的部队是即将成立的11军94团 , 这是一支长期驻守在云南边陲的部队 。新来的干部很朴实 , 沿袭了原来部队的作风 , 似乎对我们更重视 。团长肖金山亲自到我们连给大家打气 , 要我们继续完成接受再教育任务 。我们能到部队学生连锻炼是十分幸运的 , 因为没有受到干扰 , 经受了严格的军事生活考验 。在生活、劳动、学习中 , 大家互相帮助 , 互相鼓励 。
1970年4月 , 连队传达了上级关于锻炼结束 , 分配工作的决定 。听了传达以后 , 大家自然是高兴的 , 因为梦寐以求的工作就要有着落了 。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大事 , 决定着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但是 , 大家并没有狂欢 , 同学们已经变得稳重 , 不再有天真烂漫的幻想 。在大家的心里 , 只要有一个能够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
国内军事|大学生赴双江农场锻炼,最终有12人分配到部队,我是其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与罗南针、章绍平同学在大河湾留影
分配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 似乎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这几天 , 我们学生连的气氛特别感人 , 饲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全被宰杀 。同学们接连几天都是在荤腥中度过 , 脸上泛着油光 , 整个山凹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同甘共苦一年多的战友 , 手拿小本子奔走 , 相邀题词勉励 。我也和大家一样 , 准备了一个崭新的小本子 , 请几个相处较好的同学题词留念 。大多数同学题的都是“忠于”“紧跟”之类的词句 , 唯有南京工学院的章绍平同学 , 给我的题词没有跟风 , 我至今还有印象:“青春渐老 , 韶华易逝 , 莫负少年 , 展翅翱翔” 。同济大学的罗南针同学和我相处甚好 , 我们在不少问题上看法相近 。他出生和成长在湘江大地 。他敏于思索 , 学优业勤 , 讲义气 , 重友谊 。我们共同憧憬着人生的未来 , 都坚信大力发展经济 ,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 才是人间的正道 。我们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 我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30年以后 , 我们聚首相叙时 , 他已经是烟草行业的知名人士 , 昆明卷烟厂的总工程师 , 而我则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玉溪军分区政委 。我们回顾离别大河湾时的谈心 , 为我们当时的憧憬变成现实而感到高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