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用核聚变拯救人类能源危机,中国是希望之光吗?( 四 )


"核聚变研究可能是全世界科学家合作最好的一件事 。 "
从这句话你就能理解为何冷战都阻挡不了人类在核聚变研究上的合作了 。
那么中国的核聚变研究呢?
3
兔子的崛起
当时的中国经济、技术十分落后 , 因此也没人愿意带我们玩 。 但我国的托卡马克研究开始的时间也不晚 。
当世界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如火如荼时 , 中国"人造太阳"的建设也没有掉队 。
早在1955年 , 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 , 这与国际社会关注核聚变几乎同步 。
1965年 ,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 , 在四川省乐山市郊区 , 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 , 这也是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前身 。
而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当属1984年中国环流器一号(HL-1)的建成 。 这是中国核聚变领域的第一座大科学装置 , 它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 , 积累了丰富经验 。
核聚变|用核聚变拯救人类能源危机,中国是希望之光吗?
文章图片

然而这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让中国的托卡马克有了飞跃的机遇 。
苏联解体后 , 经济陷入困境 , 没钱去维护一台名为T-7的托卡马克 , 拆了又怪可惜的 。 既然是关系到全人类的事业 , "送"给别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 但送给欧美诸强又不甘心 。
于是就想到了中国 。 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给中国写信 , 表示愿意赠送超导托克马克装置T-7 , 而苏联研制的第一个托卡马克 , 名叫T-1 , 所以T-7可谓根正苗红 。
其实名曰赠送 , 中国也没白拿 , 而是用了价值400万的皮毛、瓷器和家具等物资 , 换来了一台价值1800万卢布的托卡马克 , 简直赚翻了 。
后来呢?后来发生的事情我猜你肯定也能猜到 , 中国的核聚变事业开始起飞 。
经过不断的拆解和改造 , 在T-7的基础上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于1994年建成了HT-7超导托卡马克 , 也就是"合肥超环" 。 中国掌握了超导托卡马克技术 , 成为了继俄罗斯、日本和法国之后 , 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 。
在HT-7上 , 中国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 。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 , HT-7成为继法国Toresupra装置之后 , 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可进行高参数稳态条件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 2008年3月21日凌晨 , HT-7连续重复实现了长达40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 , 电子温度1200万度 , 打破了法国保持的记录
专业术语看不懂?其实你不用懂 , 只要知道合肥超环很牛就行了 。
更关键的是 , HT-7为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 , 也为中国聚变研究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
核聚变|用核聚变拯救人类能源危机,中国是希望之光吗?
文章图片

合肥超环的建造过程中 , 很多零部件还需从俄罗斯进口 , 很多时候还需要俄罗斯专家来检修 , 核心技术并没有百分之百实现国产化 。
有一次 , 请来一位俄罗斯专家 , 下午5点多乘飞机抵达 , 那位专家先是要吃饭、要喝酒 , 后来又说累了要休息 , 全所上下几百人就眼睁睁地等着他休息好 。 从那时起 ,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就下定决心 , 最关键的技术部分 , 一定要百分之百国产化 。
兔子的潜力你们懂的 。 又过了10年 , 也就是2009年 , 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 , 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 。
EAST又被称为"东方超环" , 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 , 并且关键的技术部分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