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四川在线】遭遇“百年一遇”大暴雨 四川石窟还好吗?( 二 )
本文插图
乐山大佛内部排水通道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供图
彭学艺介绍 , 历史上的乐山大佛曾被一座近百米高的重檐木结构建筑大像阁所覆盖 。 晚唐诗人薛能曾在《凌云寺》一诗中写道:“像阁与山齐 , 何人致石梯?”这表明乐山大佛大像阁在唐代已经存在 。 大像阁的修造 , 让乐山大佛免于了日晒雨淋 , 也让前来礼佛的善男信女可以在阁内层层攀援 , 更近距离朝拜 。
然而 , 乐山常年降水丰沛 , 大佛更处在三江汇流处 , 红色砂岩的质地相对疏松 , 山体必然常年潮湿 。 为了保护大佛本体免于渗水危害 , 古人在开凿之时便设计了排水系统 。
这套排水系统隐秘分布在大佛的耳后、肩部和胸部 。 大佛两耳背后靠山崖处 , 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 。 站在大佛左右两侧面台 , 两处洞穴赫然入目 。 大佛胸部背侧两端也各有一洞 , 互未凿通 , 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 , 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 对于这些洞穴廊道的功能 , 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 有的认为是大佛开凿时留下的工人施工通道 , 也有人认为是藏经洞 。 但彭学艺介绍 , 这些廊道的底部有一定的倾斜部 , 客观上形成了排水沟的作用 。 而且排水沟靠近山体的一侧 , 还可见石灰质的钙化物;靠近大佛一侧则比较干燥 , 所以综合而言 , 这些孔洞应该兼具了修筑通道、礼佛通道以及排水通道等功能 。
对大佛本体排水的重视 , 还体现在历代工匠对大佛的维修上 。 彭学艺说 , 大佛以前有大像阁遮挡 , 并不需要在佛头部分修建排水系统 。 后来大像阁被毁 , 为了避免大佛脸部被雨水冲刷形成苔痕 , 于是在发髻处新开了排水道 , 有意识地把雨水引流到大佛背后排出 。 游客远观不易发现 , 但只要细看 , 就能看到大佛头部的18层螺髻中 , 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 。 这个精巧的设计 , 还曾被清代诗人王士祯专门写诗赞叹:“泉从古佛髻中流” 。
延伸:
古人造像有智慧
川渝石窟石刻仍面临多种病害
川渝石窟 , 因其数量众多、造像精美 , 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 。 它们大多数开凿于野外 , 日晒雨淋之下 , 为何大多数还能从唐宋一直延续到现在?专家揭秘 , 古代石窟开凿时 , 会通过造窟檐、修排水槽等多种方式解决防雨和排水等各种问题 , 体现着古人的智慧 。 不过历经千百年后 , 石窟仍然面临着各种病害 。 川渝石窟因为高温潮湿的气候和砂岩松散的质地 , 面临着风化、渗水等多种问题 。
窟檐
为保护佛像 , 历代石窟开凿时往往会修建窟檐 。 在四川 , 乐山大佛曾经的大像阁 , 就属于一种保护用的窟檐建筑 。 如今 , 自贡荣县大佛外的四层架殿式建筑 , 又称大佛护身楼 , 其本质同样是窟檐的一种——腰檐 。 在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国内石窟 , 均有类似木构建筑 , 以保护佛像免受日晒雨淋 。
龛窟
顾名思义是佛像开凿在洞窟里 。 安岳石刻圆觉洞、华严洞等洞窟 , 便是在山体中挖出洞窟 , 洞内造像 。 因此数百年来 , 因为所处环境稳定 , 佛像完全未遭遇风化雨蚀 , 依然纹饰精美、栩栩如生 。
更多龛窟虽然只是将崖壁掏空部分 , 再于崖体上造像 , 但窟顶仍对佛像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 安岳石刻名片紫竹观音因有顶部石体的保护 , 不仅没有风化 , 观音像的妆彩至今仍未完全剥落 。 安岳卧佛院国内最大的唐代卧佛 , 也因佛像上方的崖顶伸出了1米左右 , 避免了雨水侵蚀 , 至今保存完好 。 相反 , 安岳茗山寺直接刻于崖壁、几乎遮蔽的文殊菩萨等造像 , 便风化严重 。
排水槽
鉴于川渝石窟所处地带的潮湿 , 广元、安岳在内的很多石窟都修建了隐秘的排水系统 。 除乐山大佛以外 , 如安岳圆觉洞景区的莲花观音窟等洞窟上部 , 就修建了排水槽 。 据介绍 , 卧佛院卧佛顶部也在近年文物保护时新开了排水槽 , 防水作用更加明显 。
推荐阅读
- 摩羯座|未来一个月,桃花泛滥,被丘比特射中,遭遇真爱的4大星座
- 甘肃|甘肃私藏了一座大佛寺,始建于北魏,明英宗亲自题写匾额
- 慢溪度生活|宝马车主第一次遭遇碰瓷,却发现碰瓷老妇人是过世多年的母亲
- 诸葛亮|诸葛亮南征遭遇的毒泉、泸水真的有那么凶险吗?
- 重庆|重庆9月还将遭遇暴雨 不排除旱涝急转风险
- 大佛|大佛无恙 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留下伏笔
- 中国|乐山大佛的受害者们,绝不敢看的七个景点,巨物恐惧症慎入
- 环游世界三十五天|修建了90年的乐山大佛,竟然是“抄袭”这尊大佛,正品同样在四川
-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被“洗脚”,古人排水系统再立功,保障大佛千年屹立不倒
- 极乐寺|东南亚最大佛寺之一 结合了三国不同的建筑风格 光绪皇帝为其题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