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大佛无恙 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留下伏笔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大佛无恙 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留下伏笔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大佛无恙 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留下伏笔
大佛|大佛无恙 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留下伏笔
本文插图

大佛|大佛无恙 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留下伏笔
本文插图
制图/朱濉
8月18日 , 受持续特大暴雨和洪峰过境影响 , 洪水淹到了乐山大佛脚趾 , 这是1949年来首次 。 洪水退去 , 大佛是否无恙?2018年启动的大佛修缮 , 是否有用?采访人员跟随省文物局专家对大佛进行了探访 , 并从为大佛做应急排险的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得到一组珍贵的数据 。
古人智慧
乐山大佛开凿时
设计的排水系统
隐秘分布在大佛的
耳后 肩部 胸部
●大佛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
●大佛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 , 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 , 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这些孔洞兼具修筑通道、礼佛通道以及排水通道等功能
现代科技
●2019年结束的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给大佛装上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大佛胸部装有光纤光栅渗压计和位移传感器探头 , 通过它准确探测到大佛体内渗水最细微的变化
●23块光纤光栅传感器覆盖大佛四周 , 如同给大佛穿了一件智能外衣 , 对大佛实施全生命周期监测 , 包括水压 , 应力 , 应变 , 位移 , 结构等
A
现场探访
大佛整体无恙
修缮层有裂缝和脱落
8月18日 , 位于三江交汇处的乐山大佛 , 脚趾被洪水淹没 。 8月19日 , 洪水渐渐消退 。 21日 , 景区宣布重新开放 , 仅暂时封闭九曲栈道 。 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 乐山大佛“山是一座佛 , 佛是一座山” , 所以暴雨和洪水对大佛本身的安危影响不大 。 采访人员当日在现场看到 , 重新开放的景区已有不少游客 , 现场还有不少主播在直播大佛现状 。
事实上 , 连日的暴雨和洪水对大佛造成的影响 , 或许只有专业文物保护人员才能看得见 。 站在大佛一侧 ,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指着大佛的右脸颊介绍 , 暴雨前 , 此处的修缮层是光滑的 , 但雨水连日冲刷之后 , 这里便出现了些许裂缝 。
从九曲栈道一路下行 , 可见大佛一侧崖壁有岩石掉落 , 砸在大佛右手上的石块还没来得及清理 。
越往下走 , 山体愈加潮湿 。 此次洪水漫上来将
近3米 , 对大佛的脚部造成了局部损坏 。 采访人员看到 , 大佛脚部下端的岩体曾经用炭灰、石灰等混合材料涂抹修缮 , 洪水浸泡之后 , 左右两脚的修缮层脱落了8平方米左右 , 露出了上世纪60年代堆砌的条石砖块 , 双脚的做旧层也在暴雨淋刷后消失 。 乐山大佛景区受灾最重的当属北门临江造像群 。 因地势太低 , 洪水上涨后 , 此处的47龛共66尊造像遭水浸泡 。 洪水退却以后 , 能明显看到洪水线以上的石刻都相当湿润 。
专程前往乐山查看文物受灾情况的四川省文物保护专家朱小南介绍 , 大佛景区文物遭遇的最大灾害是浸泡 , “这让岩体含水量剧增 , 不会造成大佛和石刻垮塌 , 但在未来太阳暴晒后会加速风化 。 ”这是全世界石窟保护都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 。
B
专家揭秘
千年前就设计了精妙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屹立江岸上千年 , 为何仍能不失往日威仪?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尊耗时90多年开凿的大佛 , 建成时不仅有精妙的排水系统 , 还有大像阁挡住了风吹日晒 。
彭学艺介绍 , 历史上的乐山大佛曾被一座近百米高的重檐木结构建筑大像阁所覆盖 。 晚唐诗人薛能曾在《凌云寺》一诗中写道:“像阁与山齐 , 何人致石梯?”这表明乐山大佛大像阁在唐代已经存在 。 大像阁的修造 , 让乐山大佛少了日晒雨淋 , 也让前来礼佛的善男信女可以在阁内层层攀援 , 更近距离朝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