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未来|光环之外的二本生:“沉默”中期许未来( 二 )
外出读书 , 总是有一种冒险的愉悦与未知的乐趣 。 可是四年以后 , 我却发现这更多是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想象中的自由并没有那么诱人 , 人生地不熟所带来的孤独感反倒油然而生;在外面待久了 , 我性格中喜欢平稳生活、恋家的部分也逐渐彰显出来 。 于是大学期间 , 我并没有像身边许多二本同学一样努力考研 , 争取进一步用知识改变命运 , 也没有立志到大城市打拼一下 , 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水平 。 一番在外试探后 , 我决定毕业后回家 , 在当地融媒体中心从事新媒体编辑工作 。
大城市虽然有着不少难以比拟的优势 , 可是对我而言 , 小城生活则是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 比如 , 大城市人才济济 , 不少工作岗位甚至在招聘时只接收985、211毕业生 , 对于只有二本学历的我来说 , 这一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思考:大城市虽然看起来机会不少 , 但其中又有多少真正适合自己的机会呢?相反 , 在我生活的小城 , 许多单位并不会提出如此让人望而却步的入职门槛 , 一般要求本科毕业即可 。
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中 , 主人公王漫妮曾一度放弃在上海打拼 , 回到家乡小城做文职工作 。 最后 , 她发现自己还是受不了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 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误读 , 真正开始工作之后 , 我并不认为自己就踏上了一成不变、毫无生机的人生道路 。 由于大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并非完全对口 , 所以我反而特别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挑战、新鲜感和乐趣 。 第一次在报纸上发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照片登上摄影版、第一次航拍、第一次上镜……看着自己作品的点击量稳步上涨 , 慢慢学习摄影、视频剪辑、后期制作等技术 , 我的工作成就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 所以尽管这份工作并不是传统的朝九晚五 , 有时甚至要加班到凌晨两点 , 我还是觉得它不是在固化、而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
有时候 , 我也会想:如果当初考研到更好的学校 , 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工作 , 今天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虽然生活没有“假如” , 但想了解其间苦甜也并不困难 , 只要打开一些高中同学的朋友圈 , “云体验”一番即可 。 我发现 , 在他们玫瑰色滤镜下的生活 , 有时并非那么惬意 。 比如一天晚上 , 北京下了一场暴雨 , 而我那位在互联网公司加班到晚上十点的朋友 , 打车排队一直等到半夜十二点 。 当另一位朋友吐槽她每个月的房租要4000多元时 , 我也在惊愕之余感叹自己跟父母一起居住的便利:不仅没有高昂的生活成本 , 每次加班回家时还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自己 。 除了日常的催婚有些难熬 , 其他方面都让我比较满意 。
所以对我来说 , 二本学历虽然是自己前往大城市打拼的客观限制 , 但是细细想来 , 或许大城市也不适合自己 。 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并不会让我产生热情 , 反而会让我觉得有些压抑 。 与大城市复杂的人际关系相比 , 小城的熟人观念和人情味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安全感:闲暇时间 , 与几个发小相约 , 找家新开的店吃饭聊天 , 一起毫无芥蒂地吐槽领导 , 聊聊工作 , 看场电影 , 都能让我体会到最简单的快乐与幸福 。
基于学历基础 , 每个人的人生选择当然会有不同的维度 。 我欣赏并赞叹那些在二本毕业后继续深造、去往大城市打拼的同学 , 但也不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 。 每个人都有权在可选范围内决定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 用我最喜欢的动漫里的话来说就是:他们选择玫瑰色的人生 , 而我则更想要“节能”一点的生活 。
---------------
成熟意味着接受平庸依然怀抱期待
庄四福
处于30-40岁之间的一代 , 早就告别了青春期和校园 , 但依然是社会认知里的“年轻人” , 有人为自己的代际定位感到尴尬 , 有人自嘲是“社畜” 。
他们在职场寻求上升空间 , 在家哺育稚子、赡养老人 , 是城市早晚高峰车流里挪动的小点、是摩天大楼里的小螺丝钉 。
我也就是这批“准中年人”的一员 , 仿佛是波浪之间的泡沫 , 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
从小学开始 , 我都是属于“中游荡荡胜若天堂” , 小康之家也未曾给我太多的拼搏努力的压力 。 学生时代的我就是一个闲白儿 , 也不能说不努力 , 也不能说很努力 。 好在运气不太差 , 我中考发挥还行 , 进入了本地的一所重点高中 。 我的高中同学都是各个学校上来的尖子生 , 于是高中三年愈发没有自信 , 做了三年“差不多”小姐 , 在人生的第一个冲刺关口——高考 , 我掉了链子 。 其实 , 这种吊儿郎当的结局可以预见:年级倒数第10名 , 以2分之差无缘二本投档线 。 于是 , 我就安心二线城市家乡的一所口碑较好的三本院校就读了 。
毕业之前 , 我的父母还是本着“学识宝贵 , 书要多读”的心态 , 提供了两个选择:给我买辆车参加工作 , 或是去国外念个研究生 。 大学期间 , 我探访过考取985、211高校的同学 , 蹭了几节妙趣横生的专业课 , 深觉在一所好大学 , 课程和师资的平均水准绝对优于我的母校 。 出于“同辈压力” , 在求职的门槛上 , 我感到深深的自卑 , 有一种迫切想要再加把油的感觉 。 于是 , 我选择了后者 , 用一年半时间获得了基础版“海归镀金套餐” 。
推荐阅读
- 有理儿有面:震惊,“职工盟”未来三年乱港规划被曝光!
- 马斯克|脑机交互跨时代突破!马斯克震撼发布脑机接口装置,未来要上传下载思想?
- 关注|未来楼市调控该走向何方?住建部7天内两度表态
- 大融汇|潮·未来2020大融汇服装采购节开幕
- 马斯克|马斯克畅想脑机未来:转移记忆开“天眼”
- 食品|第三届中国草原酸奶大会盛大举行!群贤齐聚共议草原酸奶未来发展
- 医疗|5G智慧医疗快速融合 业内认为未来医院或可轻资产运营
- 歌华|“青岛设计中心”正式启航 引领未来影视设计行业风帆
- 开曼群岛|开曼群岛:避税天堂的前世和未来
- 集聚区|行走自贸区|集聚发展动能打造开放新高地 央媒记者赞三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