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交通业新基建施工图来了 5G、北斗导航都是关键词

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 , 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 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 。
近日 , 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明确了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图 , 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 , 其中包括发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等智能高速动车组;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推动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先导应用示范区建设 。
明确三大领域多项任务
“要坚定不移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用新技术给传统交通项目赋能 , 让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 。”《意见》正式发布前 ,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就曾在交通运输部部务会议上这样表示 。
《意见》正是这样一张规划了未来15年新基建落地交通运输行业的施工图 。
《意见》提出 , 到2035年 , 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 , 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 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 。有效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耗水平 。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 , 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 , 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 前瞻性技术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
《意见》同时明确三大领域的多项任务 。三大领域依次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创新基础设施” 。
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意味着什么?《意见》具体指出了建设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应用的目标 。以智能铁路为例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在随后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给出了未来智能铁路场景:刷脸进出站、无感支付、无感安检;人、货、车、场等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高铁沿线形成空天地车一体化的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 , 一旦有自然灾害以及异物入侵 ,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马上报警;在安全关键及高危工种岗位推行无人值守、远程监控……
“《意见》对于进一步细化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和分阶段任务 , 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认为 。
推进智能高速动车组研制
如何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意见》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中具体明确了几个重要项目 。发展智能高速动车组 , 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研制和试验 。加大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应用 , 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应用区块链技术 , 推进电子单证、业务在线办理、危险品全链条监管、全程物流可视化等 。
我国交通运输新基建多个项目正加速推进 。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大型地面公共交通工具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吴冬华说 , 作为一种国际尖端技术 , 高速磁浮是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个“制高点” 。
2016年7月 , 我国启动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研制 , 历经4年的科技攻关 , 突破了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 其中运控通信方面 , 建立起适合于长大干线、追踪运行的全自动控制系统 , 并创新研发基于LTE网络架构、融合低时延技术的新型通信系统 。今年6月21日 , 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