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七里|没有受过汉化教育,却最终完成北朝汉化,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 三 )


重新检测
标题
诊断通过
正文
诊断通过
封面图
成了一定胡化影响 , 对孝文帝以来已趋主流的汉化风潮是一大倒退 。 毕竟政治家也是人 , 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全都有客观理由 。 作为鲜卑族的首领 , 又亲身经历了魏末汉化造成的灾难式影响 , 宇文泰不可能不对本族文化有所认同 , 一些政策偶有回流 , 想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 从大局看 , 这一形式固然造成不好的影响 , 但终究影响不了宇文泰主张汉化的主流意图 。
三、远法周礼的汉化精神
汉化落实在政治层面 , 最核心的是制度的创革 。 在这一方面 , 宇文泰无疑引领了北朝的潮流 。
宇文泰统一关陇后 , 对儒术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 。 《周书·儒林传》载 , “及太祖受命 , 雅好经术 。 求阙文于三古 , 得至理于千载 , 黜魏、晋之制度 , 复姬旦之茂典 。 ”
这段话的重点在结尾:复姬旦之茂典 。
宇文泰并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 , 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对儒术产生什么兴趣 , 古奥艰深的儒家坟典并不是他一个代北武人所能理解的 。 支撑他崇尚儒术的动力有二 , 其一是寻找治国的理论武器 , 其二是占领政治法统的高地 。
第一条好理解 , 毕竟十六国以来诸胡受汉化潮流影响已深 , 诸国基本上一建国就要全盘沿用魏晋旧制 , 石勒、苻坚开太学、重用儒生的行为 , 给后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真正能体现出过人之处的是第二条 。
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武帝入关 , 从法统意上说 , 本来要比高欢拥立的清河王之子元善见更为正统 。 但孝武帝入关不久便与宇文泰发生龃龉 , 被后者毒杀 。 高欢抓住这一把柄 , 反复实施军事、政治之挞伐 , 加之东魏拥有的国力优势 , 西魏的法统基础其实很薄弱 。
相比一直自谓为正朔的南朝 , 西魏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 即如高欢 , 也自承不及梁朝法统 , 《北齐书·杜弼传》载高欢之评论云:“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 , 专事衣冠礼乐 , 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 ”
面对东方和南方两大强国 , 怎么办?宇文泰石破天惊地创造出复周礼、设六官的手段 。
从时间上看 , 宇文泰于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方始下令依《周礼》设六官 , 但这一过程却不自当年始 , 而是经过十几年的酝酿 , 政治和学术准备都达到了一定程度 , 才全面铺开的 。
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年) , 苏绰就先后帮助宇文泰制定了二十四条新制、十二条新制 , 下发了复周礼的指导性文件《六条诏书》 , 其阐述的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 , 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 苏绰还以革易魏晋以来浮华的文风为切入点 , 将官方文书格式改为西周的大诰 , 从各方面营造复周礼的氛围 。
复周礼的着眼点在于哪里呢?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 宇文泰将西魏法统内涵直接上承西周 , 以复古改制的方式 , 对抗南朝传承的中原正朔和东魏北齐的汉魏旧制 。 毫无疑问 , 在当时的状态下 , 这是宇文泰解决法统危机唯一可走的路 。 关陇地区残破的文化环境 , 迅速被宇文泰集团以周礼为旗帜统领起来 。 如《周书·儒林传》所描述的:“卢景宣学通群艺 , 修五礼之缺;长孙绍远才称洽闻 , 正六乐之坏 。 由是朝章渐备 , 学者向风 。 ”同传中肯地评价西魏北周的文化风气 , “虽遗风盛业 , 不逮魏、晋之辰 , 而风移俗变 , 抑亦近代之美也 。 ”
宇文泰复古改制没有走当年新莽复周礼的老路 。 周制六官的创设中 , 虽然恢复了西周公、卿、大夫、士 , 撰次周礼朝仪 , 车服器用全依古礼 , 但其实际行政制度 , 却并没有食古不化 。
六官是指中央的六个行政部门 , 分别是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官府、冬官府 。 以其具体职能而论 , 大致能和后世的吏、户、礼、兵、刑、工相对应 。 实际施行过程中 , 周礼官制其实仅在中央及少数州郡推开 , 绝大部分地方行政系统仍然是汉魏旧制 , 毕竟在实际运用中 , 汉魏制度比遥远呆板的西周制度更为实用 。 六官制一度造成北周制度杂芜之局面 , 但此事应当观其大者 , 复周礼、设六官起到了绍绪古法稳定人心的作用 , 至于制度杂芜这些技术层面的弊端 , 则是可以左右处之的小节 , 总体上看 , 宇文泰的复古改制是积极的进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