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如果不冒险我会非常焦躁不安( 二 )
青年导演杨子提问-致力革新的边界扩张-李安的创作思路发生了转变 , 路径重心也开始相应位移 , 这是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起观众们有目共睹的 。 他早期的每一部电影里都包含了观念的激荡 , 意识的激辩 , 东西文化的矛盾与互渗 , 传统和现代理念的对峙与和解 。李安在技术创新上的探索也并非是他在创作上的一次彻底转型 , 严格意义上说 , 李安本就是一位始终致力于革新的电影创作者 。 在他身上一以贯之和恒久不变的 , 唯有不断开掘电影可能性 , 扩张其艺术边界的思变之心 。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他看到了深耕3D影像技术的巨大空间 , 不过在拍摄该片时李安尚且将3D当作一种服务于剧情本身的电影技术 , 仅仅是通过这种技术用以展现画面的深远意境 , 为影片在通俗与文艺的并置中找寻到商业的突破口 。谈及《少年派》 , 李安导演表示 , “这是我第一次拍数码电影 , 也是第一次接触到立体的感觉 , 拍到一半的时候 , 我发现很糟糕 , 因为我知道的东西、我表达的东西、我可以信任的东西 , 突然之间好像瓦解了 , 好像我不知道该怎么拍电影 。 所以 , 我就开始了新的探索 , 进入了新的空间 。 我现在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 过了10年我又拍了两部 , 我后面还有计划 , 我觉得我还在一个初步的学习阶段 。 ”李安导演提到 , 《少年派》对演员的要求非常之高 , “他的表演方式必须要更精致、更含蓄 , 不要那么夸张;他内心的层次要更丰富 , 光有一个故事去表达还不够 , 他的内心世界、他的冲突 , 都要一层一层表达出来才可以 。 除此以外 , 演员还是在表演 , 他在无意识的状态里透露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 , 也会被摄影师捕捉下来 , 所以对演员有非常高的要求 , 而这是一件好事 。 我常常希望把不好的东西淘汰掉 , 好的东西能够发扬 。 ”
观众提问直到定档于2016年10月14日、在美国纽约AMC林肯广场影院全球首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问世 , 李安开始将高新科技与电影创作高度融合的观念延伸至世界电影创作的前沿 , 不仅使用时下最先进的3D、4K摄影机 , 同时打破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 , 电影拍摄与放映24帧的公认速度 , 以5倍于此传统规格即120帧的摄制速率完成整部电影的创作 。为配合视听感官上的力度显现 , 影片大都是特写镜头 。 自特写镜头诞生起 , 便产生了与今时120帧变革相类的争议 。在谈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技术使用所遭遇的质疑时 , 李安回应说 , “苹果和橘子不能比较 , 如同2D影片和3D影片也无法比较 , 2D影片大家已经做得非常好 , 胶片电影本身也是非常成熟的艺术 。 数码和3D技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 它本身还站不稳 , 处在一个婴儿阶段 , 所以这个东西拿来比较其实不太一样 , 也不能说2D的不够用 , 需要升级 , 不能完全这样想 , 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 ”纵观李安导演的电影创作生涯 , 会发现他绝非一位安于循守、自我圈禁的导演 。 这种文人的意识自觉是天命式的 , 督促与鞭策他朝向攀越高山的道路不断前进 。 李安导演在电影创作上的自觉也令人不禁联想到 , 面对当下困难重重的电影产业 , 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激流勇进的开拓精神 。针对如今流媒体对院线电影的冲击 , 李安导演表示 , “观众不进影院而在家里看 , 你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 你要做他在家里看不到的东西 , 只有自己努力 , 创造新的影像、新的故事 , 才能真正让观众走进影院 。 影院有它的仪式感和群体感 , 我相信电影院 。 ”李安同时也认为 , 此次新冠疫情虽然对电影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但电影的革命性时代也可能会因此而提前到达 , 这需要产业内人士共同努力和推动 。李安导演最后表示目前有一个英语题材的剧本正在写作当中 , 还有另外两个影片也处在构思当中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与观众见面 。
推荐阅读
- 中印5轮谈判都未谈妥 印度开始冒险 中国应对高明
- 美对中国军事冒险可能性大增?美正搜集中方军情
- 青年|被严禁的有偿补课,为什么总有老师顶风冒险?也许,都是“闲”的
- 盐城东台公安微警务|荒唐!一女子为看夜景竟然冒险酒驾!
- 情感|和已婚女人有暧昧,如果不及时止损,只会有这两种结局
- 社会|惊险救援!大货车冒险通过禁行路段,压垮路基差点翻下悬崖
- 青年|男子开车加油感觉“不对劲”,冒险拔出油枪一看,气炸了
- 加油枪|男子给车加油觉得“不对劲”,冒险拔出油枪一看,结果被气坏了!
- 犯罪|抵押车手续没办完 男子冒险套牌上路被查
- 印度要冒险,打“马六甲牌”和“台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