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没有受过汉化教育,却最终完成北朝汉化( 二 )

宇文泰|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没有受过汉化教育,却最终完成北朝汉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宇文泰|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没有受过汉化教育,却最终完成北朝汉化】图注: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周武帝
当然 , 只从风俗上看 , 并不能说宇文泰就是完全回归鲜卑或是倾向汉化 , 判断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倾向 , 自然要以政治作为为依据 。
二、复鲜卑姓与赐胡姓的争论
宇文泰的诸项政治措施中 , 也有被目之为鲜卑化逆流的 。比如复鲜卑姓与赐胡姓 。
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年) , 魏帝下诏“诏诸代人太和中改姓者 , 并令复旧 。”(《魏书·魏本纪第五》)这一政策 , 专门针对的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鲜卑人改汉姓 。北魏帝室的姓氏由元氏改回拓跋氏 , 其余诸改姓者都恢复了太和汉化前的原貌 。
魏恭帝元年(554年) , 宇文泰又以强力手段推行了赐胡姓 。据《周书·文帝纪下》载:“魏氏之初 , 统国三十六 , 大姓九十九 , 后多绝灭 。至是 , 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 , 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 , 所统军人 , 亦改从其姓 。”
如果说第一波复鲜卑旧姓 , 还只是特定人群的改革 , 那么第二波次的全面赐胡姓 , 并且是赐了一些极不常见、已经无人使用的胡人老姓 , 这一行为的涉及面、影响力 , 就足以令论者坐不安席了 。这难道不是对北朝民族汉化潮流的疯狂反扑吗?非也 。
复鲜卑旧姓与赐胡姓 , 从时间点上看 , 都比较敏感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便可发现一些端倪 。大统十五年是西魏府兵建制比较关键的一年 , 在这一年中 , “八柱国”中的六位 , 都先后晋升为柱国大将军 , 这标志着柱国、大将军体系的完善 。府兵系统是西魏赖以生存的军事根基 , 宇文泰一直对维系军人凝聚力比较关注 , 甚至不惜采取重赋敛的方式维持府兵的供给 。在如此重要敏感的关头 , 宇文泰做出一些超乎常理的行动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复鲜卑旧姓便是这些超常行动中的一环 。
如上文所述 , 柱国、大将军中多数为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 , 恢复旧姓相当于强化鲜卑民族认同 , 拉近宇文泰与诸大将的感情距离 。这与宇文泰与柱国、大将军广泛通婚 , 从其意图上看是别无二致的 。
恭帝元年赐胡姓 , 历史节点也值得琢磨 。赐胡姓的内容其实有二 , 一者 , 对大量功勋卓著的战将赐予鲜卑姓 , 《周书》中记载了多达30位的胡汉将领被赐姓为新的鲜卑姓;二者 , 府兵系统中按照部兵与主将同姓的原则赐胡姓 , 比如隋朝名臣高颎的父亲高宾 , 因其隶于独孤信的帐下 , 便被赐姓为独孤 , 高颎直到隋朝建国后 , 还被文帝独孤后称之为“独孤” 。
若说以改易姓氏笼络军心 , 大统十五年的复旧姓已可笼络大部分高级将领 , 为何恭帝元年又有如此大范围地赐姓?其动力来自于宇文泰的政治意图 。
宇文泰扶立元氏建立西魏 , 前后经历了四位元魏皇帝 , 分别是孝武帝、文帝、废帝、恭帝 。文帝在位十七年甘心当傀儡 , 与宇文泰相安无事 , 但元氏皇族并不甘于任宇文氏摆布 。废帝上台后 , 随即爆发了宗室元烈谋变之事 , 史书对之语焉不详 , 宇文泰以雷霆手段处死元烈 。废帝对此颇有怨言 , 宇文泰随即于553年逼其退位并毒杀之 。
恭帝元年 , 西魏相继吞并了汉中、蜀中和荆州 , 疆域大幅增加 , 国力不断增长 , 宇文泰的政治威望也随之不断上升 。之前宇文泰之所以没有取魏而代之 , 就在于国内人心不附 , 还须借元氏的招牌笼络人心 。此时距西魏开国已过去了20年 , 若是再长久拖下去 , 难保不会夜长梦多 , 再出现元烈事件 , 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
宇文泰|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没有受过汉化教育,却最终完成北朝汉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