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新冠之谜
资料图:疫情下的香港街头 。中新网 图澎湃新闻消息 , 8月24日 ,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被医学期刊《临床传染病》接受 , 该研究证实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二次感染的病例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 , 在此研究结果出炉之前 , 人们都相信新冠肺炎康复者对再次感染有免疫力 , 然而 , 现在有明确证据表明 , 一些患者在几个月后抗体水平下降了 。福克斯新闻24日援引一些传染病专家的话表示 , 此前虽然有过关于新冠肺炎康复者可能再次感染的推测 , 但港大团队此次的研究结果是第一个经科学证明的病例报告 。这一研究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影响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新冠病毒会永久消失吗 , 还是会像流感病毒一样与人类共存?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的防疫工作和疫苗接种有何启示?8月25日 , 与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有科研合作的香港大学霍广文伉俪基金精准医学教授金冬雁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 讲述了该校微生物学系团队得出这一科研结果的全过程 , 并对其中一些疑问做了解答 。对于新冠病毒是不是会与人类共存 , 金冬雁表示 , 人类可能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 , 新的结果也显示 , 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 。 “它有可能变成和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一样 , 不需要其他的动物宿主 , 在人体里面常年流转、自然循环 。 ”金冬雁还指出 , 或许我们应该把对疫苗的期待降低 。《科学》杂志25日援引该研究作者之一、香港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家Kelvin To的话表示 , 人们不应该认为一旦被感染 , 就拥有终身免疫力 。 但他也强调 , 研究结果“不应引起恐慌” 。两次感染 , 基因排序24处不同今年3月28日 , 一名33岁香港男子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 出现咳嗽、发烧和头疼等轻微症状 。 4月15日 , 该男子在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康复出院 , 8月6日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 , 8月15日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金冬雁在向澎湃新闻讲述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现这一病例的过程时表示 , 上述男子二度感染的情况立即引起了香港医管局和边境检疫人员的重视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是复阳还是其他情况 , 我们香港大学的同事马上就去取样回来进行研究 。 由于我们的医疗和集控的一体化 , 很快就把这个病人两次不同的临床情况都搞清楚了 。 ”金冬雁称 , 该男子在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时曾在医院留样 ,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人员对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做了基因排序 , 发现有24处不同——病毒分类学研究显示 , 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是3-4月在美国或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的“近亲” , 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则与7-8月在瑞士和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最为接近 。此外 , 该患者再度确诊后 , 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 , 因此团队最终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 , 而非“复阳” 。新冠肺炎“复阳”患者和“二次确诊”究竟有什么不同?金冬雁解释称 , 复阳是指留存在人体内的新冠病毒一直都没有被清除或清除干净 。 大多数情况下 , 复阳是患者检测结果呈阴性之后 , 又发现了一些病毒呈阳性 , 但一般这时检测出来的病毒载量都很低 , 而且这些病毒大多数是没有活性的 , 多是一些病毒的基因碎片 。 “所以现在对复阳最接近的一种解释 , 就是机体在恢复期清除一些被病毒损害了的细胞的时候 , 病毒的基因(核酸)被集体免疫攻击后的碎片被检测出来了 。 ”金冬雁表示 , 这一次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 , 其第一次被感染的病毒细胞已经被完全清除 , 继而再次感染了不同病毒毒株的新冠病毒 。 这就属于第二次感染 , 而不是复阳 。无症状有传染性 , 但高度传染性时间缩短患者的第二次感染有两个明显特征 , 一个是其具有无症状特点但仍有传染性 , 另一个则是其传染窗口期缩短了 。 3g.163.com/dy/article/FKSF39LF0514EMQF.html金冬雁指出 , 如果不是该患者在入境时被检测出呈阳性 , 没有人会发现他再次感染了新冠肺炎 。 这是因为上次感染之后的免疫记忆还在 , 新冠病毒可以进入人体 , 但没有进入其肺部 , 显现出症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报道 , 人类的免疫系统是抵抗感染的一道防线 。 免疫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是先天免疫反应 , 但先天免疫反应还没有学会识别新冠病毒 。 在这种情况下 , 我们只能依靠适应性免疫反应(也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 它包括生产可黏附到病毒上并阻止病毒传播的靶向抗体细胞 , 以及专门攻击被病毒感染细胞的T细胞 , 称为细胞反应 。 如果这种适应性免疫反应足够强大 , 那身体就会对感染有记忆 , 在未来提供保护 。研究团队表示 , 在该患者二次感染之后 , 病毒主要出现在鼻腔 , 肺部和呼吸道气管几乎没有检测到病毒 。 “因为我们鼻腔防止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黏膜免疫 , 而新冠病毒感染后所产生的黏膜免疫记忆较弱 , 所以第二次感染时 , 鼻腔里会复制出比较高浓度的新冠病毒 。 ”金冬雁补充道 。正因如此 , 患者如果打一个喷嚏 , 可能就把高浓度的新冠病毒传播出去了 。 但也不用过于担心 , “在第一次感染的时候 , (入院)10天内患者都没有出现抗体 。 但在第二次感染之后 , 患者(入院)5天内就出现了抗体 。 ”金冬雁告诉澎湃新闻 , 这表明 , 该患者在第二次感染之后 , 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时间缩短了 , 也代表他具有一定的再次免疫能力 。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博士分析 , 这显示出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免疫力虽然没有阻止这名患者的再次感染 , 但是它在保护患者不出现新冠症状方面仍然显示出了效果 。 3g.163.com/dy/article/FKQ1UMI50511LL8Q.html抗体如果会消失 , 疫苗还有用吗?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布的研究结果特别提到 , 该患者在二次确诊后 , 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 。 以往就有证据显示 , 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 。今年6月 ,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 在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恢复期 , 免疫抗体普遍会在2至3个月内出现显著下降 。 7月12日 , 德国科研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 , 患者在痊愈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这次的研究结果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 由于疫苗的原理正是令接种的人产生抗体 , 那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的人体内的抗体效力能持续多久?接种疫苗还有效吗?金冬雁认为 , 这次二次确诊的无症状患者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 “疫苗实际上可能不能防止再次感染 , 特别是完全防止再次感染 , 这可能做不到 。 ”金冬雁表示 , 如果我们打疫苗或者一些经过初次感染的人 , 在下一次被感染的时候 , 不会再表现出任何症状 , 这也达到了我们接种疫苗的效果 , 即防止重症患者的出现 。“当然最好的疫苗是让人不得病 , 但这次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我们降低对疫苗的预期 , 因为康复者有可能再次感染 ,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再次感染时症状减轻 。 ”如果疫苗不能发挥我们原本预期的作用 , 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那样 , 每年都肆虐人间?金冬雁表示 , 据现在的推测来看 , 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流感疫苗每年都打 , 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病原体变化了 。 新冠病毒现在还不是这种情况 , 因为这位患者第二次没有出现症状 , 跟他的免疫保护作用有关 , 所以虽然感染他的病毒毒株变化了 , 但是他仍然受到了保护 , 这一点跟流感病毒是有差异的 。 ”不过金冬雁也表示 , 人类很可能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 , 因为短期内可能没有办法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 , 现在的结果也表明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 。 “从这一点上说 , 它有可能变成跟引起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一样 , 不需要其他宿主 , 在人体里面常年流转、自然循环 。 ”争议声和待解问题:香港病例有普遍意义吗?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后 , 许多国内外医学专家均表示 , 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 美国传染病协会主席、俄亥俄州阿克伦一家医院系统的传染病主席托马斯(Thomas File)24日告诉彭博社 , 再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 问题是 , 在第一次感染发生多久后会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呢?此外 , 对于如何防止再次感染也因人而异 , 可能取决于患者个人 , 他们的免疫系统、患者在第一次感染时是否出现症状 , 以及他们再次感染时接触的病毒的性质 。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在写给《科学》杂志的一封邮件中表示 , 她不同意这对疫苗和免疫力有巨大影响的说法 , “因为研究中描述的患者可能是一个罕见的例子 , 只是表明人们对第一次感染没有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 ”《科学》杂志撰文称 ,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实验中 , 在第一次感染期间产生较弱的免疫反应的参与者最有可能再次感染 。 剑桥大学病毒学家夏洛特·霍尔德克罗夫特(Charlotte Houldcroft)表示 , 也许香港这一病例的情况就是这样:在该患者第一次感染时出现轻微症状 , 中和抗体滴度低 , 因而更容易再次感染 。然而这些仅仅是猜测 , 我们仍需更多样本进行研究 , 才能得出结论 。 金冬雁也称 , 到底这个案例有多普遍 , 是有10%、50%还是80%的人是这样 , 我们不得而知 。 “这只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例子 , 足以引起重视 。 ”彭博社8月24日报道 , 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记录像香港这样的案例很重要 , 但不要匆忙下结论 。 她表示 , 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大量病例的研究 , 以更好地了解康复患者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 。港大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此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 , 接下来将会研究个案中抗体消失 , 以及二次感染的原因 。
推荐阅读
- 全中国自己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总计3387人
- 美国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 病情比上次严重
- 拆除的豪华中学:一次作妖、二次曝光、三杯自罚
- 5天超500人感染新冠 美国大学教授却被“封口”
- 龙岩大桥|“基建狂魔”又现身了!福建龙岩大桥完成世界首例二次转体
- 香港的二次感染病例,惊悚但并不可怕
- 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论文上线,二次感染可能被低估
- 又有两名欧洲患者被证实二度感染新冠
- 二次感染新冠之谜:病毒或在人体内常年流转
- 二次感染之谜:病毒或在人体内常年流转、自然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