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疏财|宋江选择“诏安”,到底给兄弟们带来了什么?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那黄巢是何许人,唐末造反派头子,民间传说他杀人八百万,且以俘虏和平民的人肉为军粮,活脱脱一个杀人魔王。这首诗竟然表现作者比他还狠!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眉似卧蚕,眼似丹凤,唇方口正,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后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因私放晁盖等人,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接受了九天玄女赠送的天书,之后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为了报效国家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仗义疏财|宋江选择“诏安”,到底给兄弟们带来了什么?
文章图片
乐于助人 名声鹊起宋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却因仗义疏财在江湖上赢得了及时雨的好名声。仗义疏财是需要银子的。问题来了:宋江哪来那么多的闲钱济人?靠工资吗?不可能。押司的工资用来糊口行,发家致富不行,更别说兼济天下好汉了。啃老?他不是富二代。宋江是何出身?书中有明确交代:那押司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仗义疏财|宋江选择“诏安”,到底给兄弟们带来了什么?
文章图片
他就一普通农民的儿子,家里只有几亩薄田,连个地主都算不上,祖上不会给他积攒下多少财富的。可是,宋江不仅在县里养了小妾阎婆惜,对外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的。“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能够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他一定得找到生财之道。这个“财道”在哪?当然是县里的大户。宋江虽然只是不入流的小吏押司,但是,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县里的一切公务都得通过他们这类人来执行,负责县里文书往来的,他靠信息挣大钱。晁盖事发,宋江火急火燎地跑来给晃盖送信,结果,晁盖等人才得以脱逃。晁盖等人上得梁山后,为了感谢宋江的活命之恩,专门派刘唐下山给宋江送金子,一出手就是一百两黄金,这信息得多值钱啊?宋江就是靠着“吃里扒外”的本事,才身有余财。不过,宋江并不是个守财奴,他的钱能挣得来,也会花得出,用这些钱为自己在江湖上买了个好名声,这为他日后入主梁山,做好了有力铺垫。做了梁山之主,当年的投资,就翻倍地往回赚了。宋江是个懂得风险投资的聪明人,他上山后,很快就将梁山经营得风生水起。曾经姓王又姓晁的梁山,从此改姓宋了。宋江由于能很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将自己一步步经营成江湖人士心中的“公明”哥哥,从而由一个小小的押司,一跃而成为梁山老大。 仗义疏财|宋江选择“诏安”,到底给兄弟们带来了什么?
文章图片
通风报信 放走罪犯《水浒传》中评价人的好坏善恶的基本标准不是法律,而是个“义”字。这就难免陷于双重标准,多重标准,乃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这显然是重大犯罪行为,官府会下大力气缉拿。身为公务员的宋江,却知法犯法,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使犯罪团伙得以逃脱。 仗义疏财|宋江选择“诏安”,到底给兄弟们带来了什么?
文章图片
这里产生了一个矛盾:宋江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小知识分子,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忠君爱国应是为人理念,奉公守法应是行为准则。以致于后来上了梁山之后,把梁山前途设计为通过诏安,回归朝廷领导下,报效国家。此时,宋江的所作所为却是不折不扣的违法犯罪,辜负朝廷的。然而,不做这件事,宋江在郓城押司的命运就不会改变,就不会变身为“贼寇”,后来轰轰烈烈的梁山大业也就无从谈起了。行迹败漏 激愤杀人之后宋江被好友朱仝私放, 先后在柴进庄、孔家庄、清风寨逃亡,其间宋江结识了更多江湖好汉,人脉畅通。在老父严厉斥责下,宁愿接受法律制裁,也绝不落草为寇。被刺配江州,暂受委屈。醉题小诗 坦露心意身为小可,宋江心气却不低。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杀气毕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