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之路:怎么转?各有各的招儿
深度调查
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之路
编者按
受电商冲击 , 传统批发市场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 加上受疫情影响 , 不少店主与市场一起 , 谋求突围 。 这既是众多青年创业者必须集体迈过的一道坎 , 也是地方政府落实“六稳”“六保”的一道政治命题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有33家专业批发市场 , 正承受双重挑战的它们能否转危为机 , 倒逼行业內变 , 走上转型之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以此为样本进行了深度调查采访 。
---------------
当90后滴滴司机司广坤得知采访人员乘车是前往服装批发市场采访时 , 羞赧地透露了自己的另外一层身份:“我其实就是个卖服装的小老板 , 现在有空就开滴滴‘自救’ 。 ”
司广坤最初在杭州经营门店 , 2016年回到合肥 , 起初在安徽白马服装城租了商铺 , 从事服装批发 , 接触电商后 , 重新转回零售 , 线上、线下相结合 。 目前 , 他在一家商业综合体开了两间门店 , 但疫情发生以来 , 门店生意都很冷淡 。 白天到处跑找货源 , 晚上当网约车司机 , 是他当下的生活常态 。
司广坤提到的白马服装城是安徽省内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 在合肥市瑶海区 , 围绕着合肥火车站形成了33家类似的专业市场 , 基本上都是“买全国卖全省” , 经营纺织服饰、百货食品日杂、家居建材等 , 2019年共实现交易额总计逾600亿元 。
作为零售商 , 司广坤如今面临的困境 , 无疑也折射出上游专业市场的现实处境 。
【中国青年报|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之路:怎么转?各有各的招儿】受电商冲击、疫情影响 , 传统专业市场正承受双重挑战 , 它们能否转危为机 , 倒逼行业內变 , 走上转型之路?这既是众多青年创业者必须集体迈过的一道坎 , 也是地方政府落实“六稳”“六保”的一道政治命题 。
近日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进行了深度调查 。
曾经“买全国卖全省” , 如今分销功能递减
改革开放以来 , 浙江、广东等地率先出现很多小商贩扎堆儿经营的贸易集市 , 后来演化成以“批零兼营”为主的专业市场 。 少数位于一线城市的专业市场 , 成长为特色鲜明、颇具优势的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商贸流通中心 。
但是 , 由于区位、客群数量等条件制约 , 绝大多数位于省会城市的专业市场辐射能力有限 , 往往承担“二级市场”的功能 , 其中的批发商则扮演着“省代”(全省总代理)的角色 。
温州籍70后创业者吴仁游 , 曾经负责福建某知名运动品牌的运营 。 在那个群雄纷争的品牌营销时代 , 他见证过专业市场和“省代”为打开全国市场立下的赫赫战功 。 当年 , 一个不起眼的空间 , 就可能是全省的“招商窗口” , 其背后就是一段商业传奇 。 “那时品牌商没有全国分销系统 , 只能依靠这些‘窗口’走向全国” 。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 , 吴仁游发现 , 合肥公司楼下的这家专业市场 , 很多商户开始撤离 。 “传统批发市场的日子都不好过 , 一年不如一年 , 市场服务能力、体验能力越来越弱 , 空租率很高 , 如果不转型 , 会变成‘空城’ 。 ”他感慨 。
事实上 , 业内人士都清醒地意识到:置身互联网时代 , 买卖双方信息逐渐对称 , 去中介化趋势增强 , 零售商、消费者可以跳过实体店和批发商 , 直接通过网上渠道从厂家拿货 , 批发环节已不再重要 。
2019年起 , 司广坤就开始尝试“越过”批发市场 , 专门去杭州、广州、深圳找厂家 , 基本上每个月跑一趟 , 起早贪黑 , 经常脚都走肿了 。 不过 , 他经营的70多个服装品牌 , 一件就能节省15%-20%的成本 。 “以往需要补货时 , 批发商没有足够仓储 , 还要去找厂家发货 , 再转给我 , 往往耽误了商机 。 ”他补充道 。
怎么转?各有各的招儿
传统专业市场 , 显然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刻 。 怎么转?每一家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
推荐阅读
- |中国7月稀土出口大跌近70%!美国80%靠对华进口,意味着什么?
- 中国经济网微信公众号|从月亏7亿元,到盈利5.5亿元!这家钢铁巨头“涅槃重生”了!
- 中国新闻网|台风“巴威”结束 对东北秋粮生产影响总体有限
- 粮食|缺口1.3亿吨,中国需担心“缺粮”吗
- |这2个国家,学的“中国梦”破碎!经济倒退债务飙升?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多晶硅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扩产能力远超过去【组图】
- 美好,一直在身边|创造条件留住富人,把财富留在中国
- 经济|“留住有钱人”!国家果断对付资产转移,中国市场开始留人了?
- |这家中企“火”了!扎根美国多年,做到美国第一,狂赚美国人的钱
- 瑞恩资本RyanBenCapital|全球CFO看好中国经济多于美国,历史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