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T行业备受青睐|"码农"多了 城市科技含量更足( 二 )


今年 , 成立仅5年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凭借千亿美元和6亿活跃用户 , 成为业界“领跑者”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 , 拼多多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 , 将庞大的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对接起来 , 降低交易成本 , 促进产品流通 。
防疫期间 , 不少农户面临交通制约、信息不畅、农产品滞销的困境 , “电商直播+消费扶贫”发挥了凝聚资源的重要作用 , 给农户、市场、观众带来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新联动 。专家表示 , 随着5G技术普及 , “高时速、低延时”的供需产业链条形成 , “生产端+内容端+服务端”相结合的供需体系焕发生机 。
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背后 , 离不开“码农”等技术人才的支撑 。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 “码农”在过程中大显身手 , 其作用不可小觑 。
“码农”助力各地数字经济
有人说 , 哪里的“码农”多 , 哪里的信息经济就发达 , 这个指标已经成为透视城市内部经济结构的直观视角 。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大数据看数字中国的现状与未来》报告显示 , 中国数字经济类企业已形成五大集聚区域 , 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创新格局初步成形 , “数字中国”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这五大区域分别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两湖地区 。付一夫认为 , 数字经济的地域分布大体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经济实力越发达的地区 , 数字经济的发展越领先 , 越能吸引“码农” 。
一段时间以来 , 业界存在上海互联网行业在一线城市梯队中相对滞后的刻板印象 。今年以来 , “在线新经济”却成了上海的高频词 , 除了拼多多等处在风口上的企业 , 小红书、喜马拉雅、叮咚买菜等在线新经济的上海互联网“后浪”们 , 个个逆势上扬 , 被市场看好 。
数据显示 , 目前上海持证互联网企业有1966家 , 数量居全国第三 , 产值约为2890亿元 , 仅次于广东 。尤其是在细分领域龙头众多 , 20家头部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 , 数量仅次于北京 。此外 , 上海占据了全国40%的网络游戏市场、60%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70%的O2O生活服务市场 , 具备业态最为完善的数字内容产业链 。
一些互联网创业者坦言 , 自己的公司偏好同行扎堆的科技产业园区 , 一方面能精准吸引周边企业流出的人才 , 另一方面还可以拥有更舒适灵活的工作氛围 , 提高员工办公幸福感 , 在商务谈判时“有面子” 。
专家表示 , IT人才的集聚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 , 催生出诸多新业态和细分的垂直领域 , 并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发展状况相结合 , 成为地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转型驱动力 。
【IT|IT行业备受青睐|"码农"多了 城市科技含量更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