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二 )


最后还是已致休的祁奚重新出山 , 在正卿士匄面前替叔向求情 , 才将叔向兄弟救出了监牢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叔向是晋平公太傅 , 他的人品晋平公应该了解最深 。可在这次冤中 , 拯救叔向却还得依靠与叔向几乎没有往来的老臣祁奚 , 确实令人意外 。这表明 , 虽然晋国名义上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是晋平公 , 可实权却是在正卿士匄手中:没得到士匄许可 , 甚至连晋平公都无法私放自己的老师 。
这种现象显得有些异常:为什么国君会受制于卿大夫?
叔向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如此弱势 , 也证实太傅的权位确实不如卿士 。
公元前548年 , 士匄去世 , 赵武被提拔到成正卿 。三十多年前 , 赵氏家族差点被公室灭族 。从那时起 , 赵氏在各大卿族中就显得比较弱势 。如今赵武虽然当上了正卿 , 可这时除韩氏传统上与赵氏友好外 , 其余各卿族与赵氏渊源并不深 。正因如此 , 赵武在政坛威信并不太高 。
威信稍显不足的赵武 , 要想执政顺利 , 自然而然就得倚重于公室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前546年 , 在宋国左师向戌牵线搭桥之下 , 晋、楚决心举行第二次弭兵之会 。为获得公室充分支持 , 赵武还特意带上了国君太傅——叔向 。
因为第一次弭兵之会后楚人自感吃亏太多 , 这次楚人不敢轻易答应任何条件 , 生怕再次吃亏 。所以 , 在整个盟会期间 , 楚人就不断地制造是非 , 严重阻碍了盟会的正常进程 。到最后订盟之时 , 楚人又强行与晋人争歃血的先后 。歃血的先后 , 事关国家荣誉 , 赵武当然不肯轻易退让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 , 叔向的一番话却令赵武退让了:“诸侯归晋是因德行 , 而不是谁主持会盟 。您还是多为德行 , 不用争歃血的先后!”
叔向虽然不是卿士 , 但足以代表公室 。既然公室都不介意盟誓的先后顺序 , 赵武也就释然了 。最终 , 赵武还是答应让楚国先歃血了 。东周第二次弭兵协议 , 就此顺利达成 。
从弭兵之会就可看出 , 赵武对于叔向颇为倚重 。很多时候 , 如果不是叔向代为决策 , 赵武都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同样是正卿 , 赵武明显威信不如士匄 , 对于公室他需要倚重之处甚多 , 叔向的地位也因此大大提升了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又有一次 , 叔向陪同赵武游历晋国墓地 , 赵武突然问叔向该以哪位先贤作为榜样;叔向答了几次 , 都被赵武否决了 。最终 , 赵武给出的答案是士会 。在两人讨论过程中 , 叔向明显陪着小心 , 显得毕恭毕敬 。
由此可见 , 虽然对比士匄执政时叔向地位大大提升 , 可太傅毕竟是太傅 , 权位还是不如正卿 。
公元前541年12月 , 赵武去世 , 韩起继任成了正卿 。公元前532年 , 晋平公也去世了 , 太子夷继位为君 , 是为晋昭公 。
从小带到大的国君去世 , 新君即位又尚未成年 , 公室处于新老交替状态 , 威信大大下降 。照理来说 , 叔向这位前国君太傅的政治地位也会随之降低 。可奇怪的是 , 叔向威信不降反升了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起虽然是正卿 , 可每遇重大事件他都会先请教叔向 , 然后再参照实施 。
公元前529年 , 楚灵王被几位兄弟推翻 。因为这次内乱 , 楚国短期内陷入了沉寂 。7月 , 趁楚人专注于内部事务 , 晋人召集诸侯在平丘(今河南封丘东)举行会盟 。自从二次弭兵之会以来 , 晋国就鲜少参与东周事务 。这么多年不问江湖事务 , 也让诸侯们多有离心 。之前齐景公在访问晋国时 , 就曾当着晋昭公面喊出了“与君代兴”的口号 , 明显是不甘心晋国再当霸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