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二 )


若按魏延之策 , 奇兵袭长安后 , 蜀军为守长安 , 必须全军跟进 , 悬师深入魏国关中腹地 。 那么 , 魏必将以举国之兵来争夺 。
而诸葛亮深知 , 那是十分冒险的行为 。 因为蜀军虽然兵精 , 能灭魏国一路兵力 。
但是 , 蜀军又毕竟兵少 , 真难敌魏国发天下之兵而来的大军 。
且就算魏国一败 , 最多失关西 , 还能据雄关守中原 , 再征兵来战 。
而蜀军若一败 , 北伐军覆灭 , 蜀国必定立即灭亡 。
故而 , 袭长安不可取诸!不是诸葛亮不会用奇 , 实在?是用不得奇!
嘲笑诸葛不知兵的 , 才是真正不知兵 。
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文章图片
所以诸葛亮北伐用兵 , 每次只求小胜 , 以掠取魏国人口财帛 , 歼灭其一路有生力量为主 。
如此有二大好处:
一者扬兵威于敌国 , 使敌军望蜀生畏 , 从而杜绝了敌军主动伐蜀的妄念 。
“蜀军善战而精锐 , 不可与争锋”这是魏国朝廷共识 , 在诸葛亮生前 , 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做到了 。 实际直至数十年后 , 司马昭伐蜀 , 魏国朝廷除了钟会等少数人 , 大多也是以此为理由 , 反对伐蜀的 。
二者 , 把战争阻挡在了蜀汉国门之外 , 并以战代训 , 用胜利激发了蜀汉军民们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信心 。
诸葛亮也做到了这一点 , 蜀军的敢战 , 与斗志昂扬 , 从诸葛亮身后的数十年 , 也足以证明 。 直至后主刘禅畏敌投降 , 当投降命令送达姜维军中时 , 姜维的五万蜀军精锐 , 就是诸葛亮的军事遗产 。 军士闻投降诏书 , 人人切齿 , 拔刀斫石 , 以示愤恨 。 其之雄烈 , 令当时魏军统帅钟会 , 亦为之侧目 。
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文章图片
(汉代土兵装束图 , 来自网络)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偏安 。 敌强我弱之下 , 若不敢讨伐敌人 , 王业也会坐而待亡 。 故而 , 孰与伐之?
此说法 , 源于《后出师表》 。 有质疑这非诸葛亮之作 , 但谁又有证据可证明 , 这确定不是诸葛亮之作?且《后出师表》所述 , 正是历史上诸葛亮的行事风格 。
原文选段: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偏安 , 故托臣以讨贼也 。 以先帝之明 , 量臣之才 , 固知臣伐贼 , 才弱敌强也 。 然不伐贼 , 王业亦亡 。 惟坐而待亡 , 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这一段话 , 是值得深思 , 闻之振聋发聩的!
所以 , 有人说 , 诸葛亮北伐 , 空耗国力 , 加速了蜀汉灭亡 。 此说法 , 荒唐!完全是单方面的理想主义谬论!
若诸葛亮不北伐 , 只待诸葛身死 , 魏军立即就会大举伐蜀 , 蜀汉立即就会亡 。
而正是诸葛亮的北伐 , 使得蜀汉在诸葛亮之后 , 又延续了数十年而亡!
至于又有人说 , 迟早要亡 , 这延长数十年又有何意义?
呃...既如此 , 那人生也只得数十年 , 多活二三十年又有何意义!何不早早了结 , 又有谁能愿意?
从刘备到诸葛亮 , 都是深悉敌我斗争原理的 。
就是:
既已为敌我 , 我不去打击敌人 , 敌人就会来打我 , 绝不要对敌人抱有幻想!
刘备也深知诸葛亮之志 , 故而对诸葛亮深信不疑 , 全权托付 。 如此君臣之义 , 千古以来也罕有 。
在敌强我弱时 , 用积极防御之策 , 主动求战 , 使蜀汉军民保持斗志 , 始终不衰 , 以待天下生变之时机 。
这是诸葛亮为何要北伐的原因 , 英雄之志 , 明知不可为 , 亦当尽力而为 。
只惜者时机尚未等到 , 将星已殒落 。
恰似开篇所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文章图片
(图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