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微保被罚:互联网保险之“坑”( 二 )


随后 , 微保小微在投诉平台对该类投诉留言进行回复:该用户选购的产品为一年期微医保医疗百万险 , 保费支持月交和年交 , 用户在投保时 , 投保界面下方会有提醒 , 首月价格和次月价格不同 , 建议用户在投保前查看自己所在年龄段对应的保费价格 。
采访人员在调查中还发现 , “领取”代替“投保”的情况不仅发生在百万医疗险上 , 还发生在手机碎屏险(福利版)上 。
当采访人员进入微信保险服务界面后 , 点击手机碎屏险 , 手机立刻弹出“恭喜你免费领取2份奖励”的弹窗 , 该期间采访人员并未点击确认键 。 但是 , 当采访人员再点入保单服务一栏 , 发现自己已购买了一份由安达保险公司承保的手机碎屏保单 , 并收到腾讯微保发送的保单生效通知 , 而在整个过程中 , 采访人员并未填写任何个人资料 。 值得一提的是 , 该份保单没有退保选项 , 只能通过微保客服电话提供的安达保险公司联系方式进行人工客服退保 。
对此 , 微保回应称 , 手机碎屏险是微保提供的赠险 , 用户使用微信手机充值后 , 可免费领取 。 手机碎屏险提供手机屏幕破损更换保障 , 保障本身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 手机充值平台作为投保人 , 用户充值后进行相关操作 , 加入团险 。 这里的“领取”相当于“加入”“确认接受”该团体赠险 , 投保人是平台 , 被保人是用户 。
一表误终身
避开了误导宣传和理解偏差 , 投保者还可能倒在“未如实健康告知”这一栏 。 因为一旦在“健康告知”上有所瞒报、误报都会被保险公司认定为“带病投保” , 未来理赔时保险公司有理由拒赔 。 而保险业内人士认为 , “健康告知”在投保具体操作时具有一定门槛 , 它要求操作者具备基础的保险专业知识 。
在银行工作的梁女士对此深有体会 。 她父亲两年前买医疗险时已59岁 , 根据保险公司要求 , 需要做一个详细的身体检查 。 体检报告出来后梁女士发现父亲有心律不齐问题 , 保险公司因此拒保 。 梁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她父亲有了被拒保的记录 , 找其他保险公司也无法投保 。
“我自己在银行内有接触过保险产品 , 因此对微保医疗险也有所了解 。 ”梁女士通过查看保险条款 , 发现父亲的条件能够投保微保百万医疗险 , 便选择在微保上进行投保 。 但是她也提及 , 因为自己有保险销售从业经验 , 所以熟悉保险购买的有关流程 , 以及填写资料时都会尽可能详细 , 但是很多普通人并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 很容易在“如实健康告知”上栽跟头 。
她告诉采访人员:“在微保平台上 , 如实告知都需要客户自己填写 , 而现实中 , 绝大多数客户不会有耐心去阅读完所有的条款 。 在这过程中 , 若你填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或不全面 , 最终会影响到未来的理赔 。 ”
保险公司核保人员需要查看所有同一病症的人 , 在未来的发病风险大小 , 若该病症风险较大 , 保险公司会选择拒保 。 但投保人在网销平台自己操作时 , 可能听医生说问题不大 , 或者对自己体检报告记忆模糊 , 没有在“如实告知”选项如实填写 , 未来投保者在申请理赔时被拒赔概率非常大 , 并且这种拒赔合情合理 , 投保者只能选择接受 , 前述保险销售人士对此解释道 。
不过 , 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 , “保险+互联网”依然有其竞争优势 , 对于熟悉保险从业人员而言是实在享受到了保费下降带来的好处 , 但对于绝大多数只看宣传标语就投保的人而言则存在踩坑的可能 , 这需要加强对普通民众的保险知识教育 。
近日 ,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通报 。 通报显示 , 2020年第二季度 ,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33732件 , 其中人身保险公司17532件, 同比增长46.03% , 占投诉总量的51.97% 。 在涉及人身保险公司投诉中 , 理赔纠纷2328件 , 占人身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13.28%;销售纠纷7654件 , 占比43.6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