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乐信:互金路上同路不同命2020-08-21 17:37:010阅( 二 )
不过 , 虽然模式相似 , 但罗敏的速度显然要比肖文杰更快 。 据公开资料显示 , 3月上线的趣分期一个月后就开通了十几个城市 , 6月底开通15个省 , 7月几乎覆盖了全部省份 。
一位乐信前员工曾表示 , 两家公司之所以速度会差这么多 , 跟创始人有很大关系 , “罗敏在发现一个学校可以跑通之后 , 会一次性复制100个学校 , 而肖文杰则是希望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复制 。 ”
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发展初期 , 在上市之后 , 趣店和乐信在发展新业务方面的表现 , 也与此相同 。
据不完全统计 , 从2017年至今 , 趣店尝试的新项目不下20个 , 其中包括汽车新零售项目“大白汽车”、少儿阅读项目“大白儿童阅读”、高端家政项目“唯谱家”、在线教育项目“趣学习”、校园社交项目“相同”…
然而这种“人海战术”式的扩张过后 , 给趣店留下的似乎只有一地鸡毛 。
有趣店前员工回忆 , 趣店的新业务往往是罗敏或其他领导层想到了一个项目 , 就拉出三四名员工组成一个小组 , 然后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把产品做出来 。 如果项目符合预期就把它做大 , 如果不符合预期就当即停掉 , 再去做下一个项目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 就是罗敏频频站台的“大白汽车” 。
文章图片
图3/4罗敏曾在趣店2018年的年会上宣布 , 大白汽车在2018年将卖出10万辆车 , 成为全国汽车零售的TOP5 , 再过几年 , 大白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200万辆 , 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售商 。
罗敏的执行力基因自然注入到了这个项目之中 , 大白汽车仅用80天就在全国开了175家自营门店 , 这个速度超过所有竞争对手 。 但一年后 , 大白汽车就被曝出关店的传闻 , 3天时间内将全国179家门店关至48家 。
大白汽车项目由罗敏牵头 , 趣店集团高级副总裁许龙执行 , 规格不低 。 但据零壹财经的报道显示 , 整个团队基本上没有一个汽车行业出身的专业人士 。 这说明 , 趣店根本无法跨过汽车行业存在的壁垒 , 这个项目草草收场已是意料之中 。
如果说趣店的新业务 , 具有浓厚的“赌性” , 以速度取胜 , 那乐信的新业务则围绕主业展开 。
乐信在这方面的动作有两个 , 其一是在分期乐的基础上搭建覆盖线上和线下的新消费平台 , 这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新零售” 。 2019年 , 乐信来自线下消费场景的交易额达到了205.6亿 。
文章图片
图4/4其二是用技术建立自己的风控体系 , 利用AI技术研制出了智能风控引擎“鹰眼”、海量小微金融资产处理技术平台“虫洞”等 。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 , 乐信可能是国内最早开始布局机器授信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
风控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虽然不言而喻 , 但它也存在一个“弊端” , 那就是会限制规模的做大 , 一旦用户没有通过评估 , 便会对接下来的交易造成影响 。 但风控水平提高的同时其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更强了 。 从这点上来看 , 乐信的战略偏稳 , 也更符合政策和金融行业的特殊情况 。
而趣店则有些相反 , 它似乎更看重速度以及规模 。 趣店曾在2018年三季度启动了新业务“开放平台” 。 这项业务一度北区店管理层认为时趣店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 这项业务也去世“不辱使命” , 在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取得了快速增长 , 增速分别为435%、150.8%、150% 。 然而到了第四季度 , 开放平台业务的收入 , 却环比下降了34.6% 。
比增速下滑更糟的是 , 开放平台业务的失利 , 说明趣店做业务的逻辑还停留在早期阶段 , 并没有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 。
这还要从“开放平台”业务的内容说起 , 趣店高级副总裁许龙是这样描述的:趣店开放平台生态使得趣店变成了一家To B的公司 , 左手边是数百家持牌金融机构 , 他们急需优质互联网消费场景及用户来开展金融科技业务;右边则是TOP 100互联网流量场景APP , 他们需要持续的流量变现能力 。
换句话说 , 趣店的这项新业务 , 模式其实还是“中介” , 只不过将目标转向了企业和金融机构,本质上还是在吃老本 。
结语
其实乐信和趣店今天的差距从表面上看 , 是二者一个专注金融业务 , 一个盲目扩张造成的 。 但从本质上看 , 这其实是趣店没有选择从平台向消费生态升级 , 所造成的后果 。
一个鲜明的例证是 , 乐信并没有拘泥于线上 , 它推出了乐卡等一系列推动线下消费的措施 ,, 与既有的分期乐商城一起 , 线上线下联动 , 企图打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新零售” , 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当然 , 这并不是说乐信已经稳操胜券 。 乐信曾在招股书中承认 , 之所以费大力气去做利润不高的分期电商 , 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获取流量和用户 , 然后为借款分期业务导流 。
这说明与支付宝达成合作 , 不需要为流量发愁的趣店相比 , 乐信存在着流量焦虑 , 这在互联网流量越来越难获取的当下 , 显得更加棘手 。
因此 , 在趣店和乐信这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瑜亮”竞争的过程中 , 虽然后者暂时占据了上风 , 但战事还未到终局 。
推荐阅读
- 乐信|乐信首度披露互联网平台收入 新消费板块进入高速增长期
- 乐信|乐信二季度录得营收30亿元 首度披露互联网平台收入达近10亿
- 乐信|乐信季报图解:营收30亿同比增19% 全面发力新消费
- 乐信|快看 | 乐信Q2财报:营收增长至30亿,8月用户数突破1亿
- 【中国证券报】乐信CFO曾岩:积极考虑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性中国证券报2020-08-14 14:28:300阅
- 「新浪财经」乐信CFO曾岩:乐信积极考虑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性新浪财经2020-08-14 11:38:380阅
- 电子商务|乐信CFO曾岩:乐信积极考虑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性
- 乐信|乐信CEO肖文杰:我们总用户破1亿 正式升级使命愿景
- 安全|中国互金协会发布防范第三方SDK风险隐患提示:应高度重视
- 互金协会提示防范第三方SDK风险!央视曾曝光违规搜集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