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灵|柯灵的《不夜城》塑造了“红色资本家”,却被锁进仓库21年( 二 )


影片开拍前 , 导演和演员一起走访工商联领导 , 访问资本家 , 参观资本家的住处 , 访问工人群众和工会工作者 。 据孙道临回忆:“采访了一些资本家 , 纺织工业资本家 , 他们很坦率地说 , 公私合营要把我们的工厂交出来 , (我们)是心疼的 。 外面是敲锣打鼓 , 我们心里头也在那里打鼓 , 并不是那么自觉 。 ”
停机一个多月修改剧本1957年5月 , 柯灵完成修改后的《不夜城》二稿 , 在《收获》杂志创刊号上发表 。 7月 , 影片投入拍摄 。
《不夜城》完成剧本共127个场景 , 其中75个场景是写1949年前 。 留学英国的张伯韩一心想挽救祖国 , 把父亲张耀堂没有一间厂房、只有一块“爱国牌”商标的大光明染织厂与岳父梁溥泉即将破产的纺织厂合并起来苦心经营 。
伯韩:爹 , 你想妥了没有?
耀堂:难啊!卖厂吧 , 我不甘心 , 不卖吧 , 日本人看中了 , 可就算掐上咱们的脖子 。
伯韩:我有个主意 , 索性好好干一下 , 我们替岳父还了债把他的厂买下来 。
【柯灵|柯灵的《不夜城》塑造了“红色资本家”,却被锁进仓库21年】耀堂:办厂?
伯韩:是啊 , 这花不了多少钱 , 岳父的厂设备好 , 是个好机会 , 再说也帮了亲戚的忙 。
耀堂:不成呀 , 你岳父不就是个榜样!
伯韩:据我看 , 岳父不是内行 , 他经营的办法不够多 。
耀堂:孩子 , 可我们不能跟外国人拼呀!
伯韩:爹 , 你想过没有 , 爱国牌为什么吃香?日本人为什么要买咱们这牌子?中国人要用国货 , 这就是力量 。 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办的厂 , 只要我们能够自产自销 , 就能跟外国人竞争 。
剧本的这个情节给人的突出印象 , 是梁溥泉在官僚资本压迫下的破产 , 是张伯韩的精明能干 。 张伯韩被写成是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爱国实业家 。 一些人认为剧本是在美化资本家 。 如何认识民族资产阶级 , 如何研究解决《不夜城》中存在的问题 , 8月12日 , 上海电影制片公司请上海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周而复作报告 。 周而复在报告中说 , 资本家对共产党是信服的 , 1949年后 , 并没有像国民党宣传的那样 , 而是一切照旧 。 在生产上 , 政府向他们加工订货 , 有生意可做 , 有利可图 , 他们是愿意跟共产党走的 。
周而复的这个讲话是有分量的 。 上海刚解放 , 周而复就担任了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 , 后担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 亲身经历“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 , 直接参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工作 。 1954年3月和1956年9月 , 周而复分别完成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初稿 。 既是领导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领导干部 , 又是作家 , 周而复的讲话 , 无疑对电影《不夜城》的拍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据汤晓丹回忆 , 周而复报告以后 , 剧本没有修改就继续拍摄 。 然而 , 摄制组内部纷纷对剧本提出意见:(1)在“五反”运动中 , 应加强工人对资本家斗争的戏;(2)强调资本家改造的自觉性是不符合事实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摄制组征得厂领导的同意 , 停机一个多月集体修改剧本 。
柯灵|柯灵的《不夜城》塑造了“红色资本家”,却被锁进仓库21年
文章图片

电影《不夜城》的拍摄现场被锁进仓库的电影1958年4月 , 影片拍摄完毕 , 样片调到文化部、上海市委和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审查后 , 未进行后期制作直接入库 。 同年 , 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在《收获》发表 , 下半年出版 。 同是反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品 , 电影《不夜城》被封存 , 而《上海的早晨》却公开出版 。 比较两部作品 , 笔者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夜城》对资本家的“五毒”行为是从侧面写 , 而《上海的早晨》是从正面写 。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写的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拒 。 周而复从沪江纱厂副厂长梅佐贤看望沪江纱厂总经理徐义德写起 , 逐步展开矛盾 , 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