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凡|新势力 |?导演肖一凡:不炫技不浮躁,拍电影是门手艺活

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颁奖那晚 , 听到“肖一凡”三个字的那一瞬 , 他的大脑是空白的 , 身边的制片人、编剧与他拥抱、击掌 , 他才反应过来 , “最佳导演”的奖项属于他 。
“既然把奖颁给我 , 说明我做对了什么 , 我回去‘反思一下’ , ”这是临场发挥的获奖感言 , 事后翻出视频来看 , 仍能看出肖一凡的“不知所措” 。 让他获奖的是由他编剧并执导 , 高群书监制的悬疑剧情片《龙门相》(暂定片名) 。
虽然《龙门相》是肖一凡执导的首部长片 , 但他和电影制作渊源甚远:出身电影世家的他 , 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时就有机会参与到电影《风声》的美术制作;在拍完自己在纽约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短片后 , 就被高群书导演签进了工作室;第一部电影作品就得到欢喜传媒的支持并且拿下大奖……这一切都是许多新人导演可望而不可及的 。
肖一凡|新势力 |?导演肖一凡:不炫技不浮躁,拍电影是门手艺活
本文图片

肖一凡在工作中
在北京接受南方+采访人员专访时 , 谈到自己的发展定位 , 肖一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工匠”二字 , 去纽约电影学院进修过电影制作的他 , 被美国电影的工业化“路数”影响很深 , 正因如此 , 《龙门相》的类型化痕迹相比起其他FIRST的入围影片都要重 。
 肖一凡不认为得奖就意味着自己成为了“电影艺术家” , 相反他觉得奖项只代表了他达到了手艺人的及格线 。 得奖可能意味着未来有更多的机会 , “要珍惜羽毛” , 近三个小时的采访末尾 , 肖一凡像是自言自语地重复了几次这句话 。
FIRST影展:和观众的第一次见面
每年在青海西宁举办的FIRST青年电影展(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是国内一个专注发掘、推广青年电影人及其作品的电影节形态服务平台 。
带着作品前来 , 肖一凡却以影迷的心态在西宁“玩”了一个星期 , 刷了十几部电影 , 这些影片中 , 他最喜欢《情诗》——这部成本几万块的电影也成为本届影展最大赢家 , 获得最佳剧情片和最佳演员两个奖项 。 肖一凡认为这部影片的制作组“非常大胆而且聪明” , 以极端的方式、极低的成本呈现出了一个很有亮点的作品 。
但是回归到自己的创作上来 , 他没有想过要学习《情诗》这种做法 。 他担心这样拍出来的片子会引起观众在评论上的争议 , 而投资人在选用这种类型的导演时 , 也很可能会有所犹豫 。
与国内其他电影节的展映作品相比 , FIRST的参展影片往往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 获奖的也多是极小的成本且作者意识很强的电影 。 而《龙门相》是有几百万投资、有一定工业化水准的影片 。 所以在最开始 , 肖一凡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会拿奖 。 高群书导演则有不同的看法 , 他认为《龙门相》可以被评价为是“作者意识的类型片” 。
得奖后 , 肖一凡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里做对了 。 他猜测评委们或许是看到了他长期从事导演工作的可能性 , 看中了他拍片“口味”的大众化 。
肖一凡|新势力 |?导演肖一凡:不炫技不浮躁,拍电影是门手艺活
本文图片

《龙门相》剧组工作照《龙门相》立项之初就确定要进院线 , 所以在前期筹备的过程中 , 肖一凡始终努力地在自我表达和观众偏好之间寻找平衡点 。 在保存故事内核的前提下 , 他力求用简单的技巧将事件展现清楚 , 希望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觉得不闷 。
拍摄过程中的肖一凡从始至终都在求稳 , 与追求艺术火花相比 , 他更想做出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产品 。 这被他称为“一种对这部影片商业属性的负责” 。
肖一凡|新势力 |?导演肖一凡:不炫技不浮躁,拍电影是门手艺活
本文图片

《龙门相》海报
《龙门相》在西宁放映了两场 , 一场在音乐厅 , 一场是露天放映 。 第一次接受观众“检验”的肖一凡是忐忑的 。 放映前一天 , 他甚至辗转反侧了一整夜 , 然而当银幕亮起来的那一刻 , 他却感到意外的平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