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第三批国采报价流出!仿制药凶猛,拜耳、GSK、AZ等品种出局( 二 )


3
跨国药企出局意料之中?前两批部分中标品种销售下滑严重
值得关注的是 , 今年1月份开展的第二批全国集采中 , 拜耳阿卡波糖报单片报价低至1毛 , 由于比规定的最高有效申报价还低了近80% , 拜耳超低价包抄 , 直接挤掉了华东医药和北京福元...拜耳的这种自杀式的压价 , 当时业内人士指出或有以低于成本的倾销价压制国内药企 , 尔后再进行垄断的嫌疑 。 不过 , 从近日拜耳发布的财报上来看 , 在集采冲击下 , 其阿卡波糖销售额大幅下滑 , 今年第二季度营收40亿欧元 , 同比降幅约74%;半年销售金额156亿欧元 , 同比下降54.4% 。 同样受到冲击的还有赛诺菲的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礼来的培美曲塞二钠 。 然而不同于拜耳等原研药企低价换量策略 , 一些未中标的跨国药企销售额反呈逆势增长 , 例如受阿托伐他汀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推动 , 辉瑞强中国收入增长了17% 。 因此 , 业界推测跨国药企或不再积极参与到带量采购中 。 这也是第三批国采值得重点关注的部分 。 从今天现场流出的报价来看 , 原研厂商报价策略也相对保守 。
4
未中标产品转战零售市场 , 品牌价值能否持续发力?
日前 ,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接受新浪医药采访时表示 , 带量采购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批 。 从规则上讲 , 有4选3 , 6选4 , 入围企业最多增加至8家 , 还有1.8倍熔断机制和降价50%标准 , 整体上看降价幅度不小 。 在付钢来看 , 如果国产药在集采中降价到70~80% , 大部分原研药企或选择退出参与 。 但对于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患者来说 , 可能还是希望用到原来的品牌药 , 尤其是已经用了多年的患者 。 如果院内渠道买不到 , 患者可能就会去零售端购买 。 在一定时间内 , 集采未中选的品牌药品牌价值会在零售端得到释放 , 例如辉瑞的络活喜 。 作为临床一线医生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吴晖进一步分析称 , 集采政策革新医院药品市场继发调整处方药零售市场结构 , 在集采下 , 原研药、品牌过评仿制药、集采药品各自的“命运”皆不同 。 原研药满足高端需求 , 治疗窗窄 , ADR多的药物 , 可保持一定的利润;品牌过评仿制药在品牌+药学服务需求下 , 可保持一定的利润率;而集采的药品 , 空间不大 , 利润率极低 。 中康CMH数据显示 , 2019年Q1 , 4+7中标品牌价格降幅超50%;2020Q1联盟采购中标品牌均价骤降 , 降幅超过4+7 , 而未中标品牌受梯度降价政策影响 , 医院端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 零售市场受价格联动影响 , 中标、未中标品牌在零售药店均下调 , 但整体降幅不大 。 除了价格巨变之外 , 品牌间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 未中标品牌存量市场向中标品牌转移效果明显 , 中标品牌份额大幅提升 , 且销售量份额提升幅度大于销售额份额 。 原研品牌份额加速萎缩 , 中标品牌份额快速提升 , 仿制药替代原研加速 , 而未中标仿制药品牌逐渐被挤出市场 。 未中标品牌转战发力零售市场 , 在零售端的份额略有提升 。 整体来看 , 带量采购给医药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是——一方面处方外流有望落地 , 药价断崖式下降 , 医院药房从盈利板块变为成本板块;医院逐渐转变对处方外流的态度 , 赋予零售药店承接的机会 。 另一方面 , 处方药厂家将加深与药店的合作 。 落标品种厂家主动加深与零售药店的合作;厂家资源将向药店倾斜 , 利好大型连锁药店的发展 。 短期来看 , 未中标药品还可以在零售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 不过随着中标药品占据主要市场、品牌深入人心 , 加之集采配套措施实施 , 未来未中标的药品是否仍能在院外市场享受品牌红利 , 也得打一个问号 。
中年|第三批国采报价流出!仿制药凶猛,拜耳、GSK、AZ等品种出局
本文插图

第三批国采56个品种 , 可查看新浪医药往期文章:《第三批国采8月开标!百家药企迎来残酷生存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