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寨村|绿水青山听我说:大山深处藏瑶寨( 二 )
本文插图
高寨村村民杨盛友的新房子
高寨村的村民虽然世代居住于猫儿山脚下 , 但真正靠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却并没有多少年 。 对大多数群众来说 , 他们曾经过的是另一种“靠山吃山”的生活 。 砍伐毛竹或者在镇上的竹器加工厂打工曾经是这里的村民们维持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 村民杨盛友就曾给靠给别人砍毛竹维持家里的生计 , 但是却一直未能以此摆脱贫困 。
录音:以前我们家里面就是给人家打工、砍砍竹子 , 就这么维持家里面的生活 。 但是这么样我们家里面的收入也不太多 。
作为“漓江第一村” , 高寨村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 2012年 , 广西出台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 桂林市也编制实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 那一年 , 高寨村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制定了保护植被的具体内容 。 既要增加收入 , 还要保护好青山绿水 , 探索新的产业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 华江瑶族乡党委书记文万年:
出录音:我们以前是靠砍毛竹的 , 看毛竹对漓江源头的生态有破坏的 。 过度的砍伐毛竹 , 虽然毛竹是两年三年一砍 , 有一些加工厂也影响 。 现在我们就是把它转型为从依靠传统的毛竹加工业转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可持续发展上来 , 保护好我们漓江的生态 , 我们原来106家 , 现在减了40多家 。 使老百姓从以前的砍伐毛竹的增收的“靠山吃山”过渡到以发展旅游来增收的“靠山吃山” 。
高寨村村支书潘金生等一批嗅觉敏锐的村民 , 率先看到了依托猫儿山 , 开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 。 于是他先试着与其他人合办民宿 , 然后又单独做了起来 。 在这些带头“吃螃蟹”的村民引领带动下 , 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参与了进来 , 并逐渐形成规模 。 高寨村村支书潘金生:
出录音:我的想法是旅游这个趋势比较好 , 借助猫儿山 , 人的流量也是比较多的 。 以前我也是一座小小的房子 , 把它改掉重新起房子 , 做房间 , 做民宿 , 在家里面就可以挣钱 。 大家看到做的还可以 , 把观念转变过来 。 到现在都是四十五十家 。 后面我们又成立了一个旅游协会 , 立下规章制度 , 越搞的多 , 容纳量越多 , 客人来的就越多 。
本文插图
统一规划建设后的高寨村 , 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在统一规划下 , 高寨村的民宿按照瑶族的风格进行建设和装修 , 土黄色的外墙 , 竹木的亭廊 , 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 曾经在外打过工、当过保安的杨维武2019年8月回到村里 , 在屋里和院子前的凉亭下支起六张桌子 , 做起了餐饮 。
出录音:以前我什么都做过 , 搞这个我是去年才开始 , 收入还可以 , 去年几个月吧 , 三个月 , 收入也就是4万左右吧 。
现在已经脱贫的杨盛友原来的旧危房也在统一规划后重建 , 并有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听涛阁” 。 今年他计划对家里的厨房进行改造 , 到时候也可以为游客提供农家饭菜 。
出录音:现在我们这里搞开发 , 我那个厨房就是太小了 , 搞餐饮还不能搞 , 今年重新搞个厨房 , 来客人的时候搞餐饮增加点收入 。
如今 , 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越来越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 高寨村300多户村民中开办民宿的已经有50多家 , 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28人实现了在本地“就业” , 有22户自己开了宾馆或饭店 , 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23万元 , 到2019年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 当地也正进一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 , 让游客能够有更多的旅游体验 , 也让更多的当地群众受益 。
出录音;在高寨这个地方我们要做华江九寨 , 要做9个民俗村寨 , 以后来我们高寨的时候 , 也不光仅仅想到是猫儿山 , 让游客既看到风景的同时 , 要有地方住下来 , 有地方体验当地的民俗 , 体验红军经过高寨时的红色文化 , 要把单一的风景观光游转化成以休闲康养为主的综合性旅游 。
推荐阅读
-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智退孔明、勇降孙权、打通西域、功劳不让司马懿,我说的是曹真
- 跑步|九岁性教育让人担心的胸
- 迷途的羔羊|野钓时可千万别踩这个“雷”,不是我说大话,一般人根本不知道
- 我说精神|更年期所有的焦虑都是更年期问题?别忽视焦虑症的治疗
- 姐妹|服装工作室的目的在于什么?
- 水墨说情感|离婚礼仅有3天,准媳妇说要加班,第二天我说了分手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 |110+斤女孩怎么露肉才好看?
- 婚礼|【遇见章贡】结婚吧,在这绿水青山中……
- 旅游这件大事|避暑路线 | 绿水青山皆风景,体验21℃的清凉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