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洪涝对水稻生产影响如何?权威回应来了|南方洪涝对水稻生产影响如何?权威回应来了

【南方洪涝对水稻生产影响如何?权威回应来了|南方洪涝对水稻生产影响如何?权威回应来了】◎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马爱平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降雨分布广、累计雨量大,部分地区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汛情发生正值早稻灌浆收获、中稻田间管理和晚稻育秧移栽的关键时期,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引起广泛关注 。
灾害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组织水稻专家组,实地调研评估灾害影响,科学指导灾后生产恢复,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
“从实地走访和调研看,今年汛情区域相对集中,受灾程度最大的是早稻,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由于种植面积扩大、技术保障增强等因素,水稻有望灾年实现丰收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告诉采访人员 。
四川泸州水稻迎来收获季 。刘学懿 摄
//
没有逆转早稻增产的趋势
//
“洪涝灾害导致局部地区早稻田块无法及时收获,倒伏和穗发芽现象严重,单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没有逆转增产的趋势 。”王戈分析 。
一是种植面积扩大 。今年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恢复早稻生产,休耕和抛荒田块得到全面恢复,早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为总产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
据调查,今年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4省(区)早稻面积明显增加,比2019年增加约470万亩 。各地反应,今年早稻受灾面积虽然比较大,但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要小很多 。早稻主产区面积大幅增加给早稻受灾腾出了空间,为稳定水稻产量提供了面积保障 。
村民们抓住晴好天气收割水稻 。刘学懿 摄
二是早稻群体构建合理 。今年早稻生长期间,前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温光水等资源匹配较好,秧苗素质好,具备丰产基础 。据多点定点调查对比,今年早稻平均亩穗数21.1万穗,比上年增加0.2万;穗粒数115.4粒,比去年增加1.2粒;结实率77.4%,比去年减少1.1个百分点;千粒重,比去年下降;理论产量,比上年下降 。
三是技术保障增强 。我国超过1000万亩早稻种植的省份共4个,广东、广西两省(区)受洪涝影响不大,湖南、江西两省受灾较重,受灾区域以沿江沿湖地区为主 。这些区域历史上灾害频发,抗灾减灾意识较强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多,集中育秧面积不断扩大,烘干设备数量不断增加 。集中育秧大幅度提高了秧苗质量,提高了作物本身抵御灾害能力;烘干设备为早稻抢收提供了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灾害损失,使灾年夺丰收成为可能 。
//
中稻单产和总产有望与去年持平
//
“从中稻生产情况看,尽管洪涝灾害导致南方部分中稻生育进程推迟,无法及时晒田,分蘖受阻,不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易发,但目前中稻处于苗期,后期回旋余地大,只要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单产和总产有望与去年持平 。”王戈指出 。
这主要是因为中稻受灾区域集中、应对措施及时和储备技术成熟 。
资料图:8月4日,湖南岳阳防汛大堤旁的稻田 。杨华峰 摄
我国中稻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长江中下游稻区,2019年种植面积约为3.04亿亩 。调研发现,今年灾情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南、湖北、安徽、江苏4省为主,由于该区域中稻正处于分蘖期,耐淹性强,对整体生产影响程度有限,成灾和绝收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河蓄洪区,占全国中稻面积比重不大 。
同时,灾害发生后,各地高度重视减灾工作,第一时间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排水沟等方法,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渍水,减少积水时间,退水之后及时追施速效化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和高产群体构建 。对受涝田块,可根据茎蘖数量,坚持分次排水、多次露田,调控群体质量,提高分蘖成穗率 。中稻生长后期可根据不同种植方式、品种和苗情,在群体高峰苗已过、叶色明显褪淡显“黄”时合理施用穗粒肥,适当增施钾肥,加速籽粒灌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