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谢园》
早晨醒来 , 照例先看手机 , 一则消息闯入眼帘 , 让我心头一震:“老戏骨谢园去世 , 享年61岁 。 ”紧接着各方消息扑面而来 , 令人不安 。 我仍不死心 , 发信息问梁天先生 , 梁天低低地回了一声:“是的……”
坏消息一被证实就显得更坏 , 我木然地极力回忆最后一次见到谢园的情景 。 大约不到两年前 , 在梁天处 , 大家一起吃晚饭 , 席间谢园手舞足蹈地以谢氏结结巴巴的语言学东学西 , 妙肖之极 , 引得大家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
早年葛优、梁天、谢园三人号称喜剧三剑客 , 三人年轻时情同手足 , 常常一同出没 。 我开始一直以为他们是电影学院的同学 , 谁知并不是这样 , 谢园是科班出身 , 所以梁天张口闭口地说“谢老” , 谐谑中透着尊重 , 谢老谢园也欣然接受 , 一副很是受用的样子 。
我没想到“谢老”和梁天同岁 , 只是入电影这行资历老点儿 。 干什么都是老一点儿是一点儿 , 双胞胎也只老几分钟 , 该是哥的就是哥 。 谢园1978年就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了 , 毕业后没去当演员演电影 , 而是留校当了老师 。 在北京电影学院这座诞生过许多明星的殿堂里任教 , 声名远播 , 光环令人炫目 。 谢园当班主任时 , 余男 , 左小青都是他的学生 。 大部分当老师的人会在学校一呆就是一辈子 , 谢园也是如此 , 直至退休 。 谁知天不假年 , 刚刚可以自由飞翔的谢园 , 突然折翅 , 毫无迹象地突发心脏病 , 猝然离世 , 令人扼腕叹息 。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上升的黄金期 。 改革开放让电影不再是国家一支独大 , 而是允许百花齐放 。 那时的电影人叫电影工作者 , 都是一副悲天悯人的工作态度;而今天的电影人都是电影投资家 , 畅谈的情怀多数是如何赚钱 。 我记得八十年代的电影人在一起最热衷谈艺术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 , 布莱希特的表演理论 , 不谈谈这个不高级 , 似乎马上就会被艺术淘汰 。 每一个电影人 , 不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 , 都以置身于电影业为荣 , 聊起电影来都兴奋得不行 , 自豪得很 。
谢园就是那种热爱电影且有些人来疯的电影工作者 。 每次聚会只要他在 , 各类段子层出不穷 , 欢声笑语不绝 。 谢园模仿力极佳 , 常常惟妙惟肖地模仿同行 , 引得大家喷饭 。 至今在网上还能看见他在各个节目中的模仿秀 。 其实 , 这些模仿秀毕竟受播出限制 , 比现场秀拘谨很多;现场秀才是谢园的拿手好戏 。 谢园的存在 , 好像是为大家的欢乐来的 , 只要他在 , 绝对是一个快乐的聚会 。 很多时候 , 聚会散了 , 大家还沉浸在他刚才营造的欢乐之中 。
这些年 , 我明显感到各类约会的性质改变 。 年轻时的约会多半没目的性 , 大家凑在一起谈天说地 , 信马由缰 , 也没有谁求着谁 , 谁碍着谁;可今天的约会 , 一定是目的在前 , 多半还有生人在场 , 个个暗藏心机 , 怀抱目的 , 不当场求你办事也得放长线钓大鱼 , 形成假亲假热的社会关系场面 。
可那年日不是 。 如果说那时我们的聚会也有一个目的 , 那一定是艺术 。 每个圈子里人都会抱有程度不一的艺术追求 , 多流氓都文艺 , 男男女女个个是文青 , 说起文学艺术唾沫星子满天飞 , 谁不压过谁一头都不叫艺术家;所以在八十年代初第一波文学大潮过后 , 紧接着是影视大潮 , 我们几十个作家也就顺势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室” , 全都是当时的人尖子 , 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知名作家 , 许多当年都是创作室的成员 。
而演艺界 , 除走穴之外 , 聪明先行者开始向着公司进展 , 梁天、葛优、谢园三人跟风成立了好来西影视公司 , 拍摄并主演了喜剧片《天生胆小》 , 这片子名字是王朔起的 , 剧本是冯小刚写的 , 这部电影让谢园荣获了第十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 今天回过头去看二十五年前的片子 , 先是觉得岁月匆匆 , 后是感到人生不易;当年“三剑客”个个骨感十足 , 多少还有点儿营养不良的感觉 。 那时的人怎么都那么瘦呢 , 真没有人为减肥发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