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到全链条 打满“全场”的外贸企业逆势突围

编者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出口转内销对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有何重要意义?企业在“转”的同时有哪些实际问题?内销产品又该如何“叩”开国内市场的大门,使其更好更快发展?人民网财经推出出口转内销系列文章,看外贸企业如何“转”出新天地 。 
7月中下旬,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然而对于在河北省阳曲县从事鲟鱼出口生意的王满生来说,寒冬依旧 。
王满生告诉采访人员,公司今年上半年鲟鱼出口全部停售,何时恢复还不知道 。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球经贸的正常运作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的人数将近1.8亿 。稳外贸,事关就业稳定、民生改善以及经济平稳增长,对于疫情防控全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
在此背景下,出口转内销成为国内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之一 。对于习惯做出口生意的外贸型企业而言,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人民网财经采访了相关企业负责人 。
“逆水行舟” 打满“全场”的外贸企业 
“国内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而‘外贸人’要打完全场 。”如今这句话在外贸圈里口口相传,戏谑背后透着几分无奈 。
“今年2月份,在国内疫情防控期间,国外品牌商纷纷打来电话咨询能否按时交货;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我们又担心对方能否按时收货 。”大连鲁湘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聪对此深有体会 。作为一家服装外贸公司,鲁湘主攻欧洲市场,常年服务于FILA、Kappa、AERONAUTICA MILITARE等欧洲高端时装品牌 。
【从生产到全链条 打满“全场”的外贸企业逆势突围】尽管国内外市场热冷差异明显,面对巨大的内需蛋糕,出口主导型服装企业却面临众多门槛,“转身”艰难 。
“外贸企业都是订单式的生产,可以实现零库存 。内销则需要从设计款式到组织生产到创建营销渠道 。”郭聪说 。
多年的“两头在外”模式,使得出口企业只要照着客户设计好的样式,照单生产,按时交货即可赚取制造利润,一般无需接触服装设计与市场开发这两个环节,这使得销售渠道和品牌的建设维护,成为制约出口企业转型内销的瓶颈 。其次,产能如何重新分配也是出口企业转型的一道门槛 。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外贸与内销的出厂价相差不多,企业盈利主要依靠强大的产能优势 。
对于王满生来说,摆在面前的困难更加严峻 。
“由于出口主要是标鱼(4.5斤以上8斤以下),而内销需求主要是大鱼,8斤以上才好销售 。此外,随着养殖成本的增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较大,水产养殖业又不能以物抵押,银行贷款无望 。”王满生说 。
除了品牌和渠道,对于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还存在交易风险和账期的问题 。由于外贸采取的是国际标准的信用证和提前预付订金制度,货到付全款;而内贸则需要供货方先行垫付商品,在一定的账期之后再跟供应商结算 。这种类似“赊货买卖”的经营模式,短的账期要半个月二十天,长的可能要一两个月 。
说易行难 出口转内销“打铁还需自身硬” 
由于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我国今年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出口转内销,是应对当前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被动形势的重要举措 。
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
我国拥有14亿人口规模的大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升级加快,外贸企业转身搞内销,有充足的市场空间 。但内销、外销是两个市场体系,在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的基础上,企业还需练好“内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