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退役军人|致敬!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退役军人( 三 )


谢彬蓉曾是空军某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在西北大漠戈壁深处服役20年 。按说,解甲归来已经人到中年,应该好好享受在重庆老家与家人相伴的日子,可是,她却选择了只身来到大凉山支教 。
2014年初,谢彬蓉来到了西昌市的一所民办彝族学校 。起初,她打算完成一个学期的志愿服务就离开,没想到,首个学期期末,她被交换到条件较好的乡中心学校监考时发现,竟然有许多学生试卷有多道题答不上来,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
那一刻,谢彬蓉决定不仅要留下来,还要求到师资最匮乏的大山深处去 。2015年,她来到了美姑县的扎甘洛村教学点 。美姑是国家级贫困县,刚来时,村里不通公路,第一天报到时,刚刚下完雨,上山的机耕道泥泞难行,险象环生,不仅有许多急转弯和数百米深的悬崖峭壁,塌方路段还不时有石头从山上掉落下来 。
扎甘洛村是一个彝族村寨,只有45户200多名村民 。当时的教学点是一间土坯房,只有她一个老师 。她住的另一间土坯房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还是厨房,偶尔还会有毒蛇和老鼠出没 。
起初,她整夜开着灯都不敢睡去,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这时,村民们以为她肯定要离开了,可是谢彬蓉还是坚定地留了下来 。当时,学校只有六年级10个孩子,于是,她白天上课,傍晚挨家挨户走访劝学,把放羊喂猪的孩子一个个拉回课堂 。
在教孩子们学知识的同时,谢彬蓉还为每个学生购买脸盆毛巾、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再通过孩子影响家长 。晚上,在教学点小小的坝子上,她还把自己通过视频学到的彝族达体舞教给乡亲们 。
冬去春来,谢彬蓉已经在大凉山支教六个年头 。这六年里,丈夫在重庆,女儿在上海,每年除了寒暑假之外,一家三口大部分时间分居三地 。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谢彬蓉却并没有感到孤独,因为,她把这里的彝族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一次,谢彬蓉背着一名全身长满红斑、膝盖疼得无法走路的孩子回家,孩子不经意间叫了她一声“阿嫫”(彝语:妈妈),让谢彬蓉顿时泪如雨下,抱着孩子久久没有松开,内心充满了满足和感动 。
谢彬蓉在大凉山支教的故事流传开来以后,许多媒体前去采访,有的还邀请她和山里的孩子来到大都市,走进演播厅 。不过,鲜花和掌声过后,她依旧回到大凉山,继续坚守,为山里的孩子培育着明天的希望 。
夕阳西下,谢彬蓉带着放学的孩子们唱起了《打靶归来》这首难忘的军歌 。如今,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各个村寨,一栋栋彝家新寨拔地而起,大凉山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这一切,更加坚定了谢彬蓉退役人生的支教步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