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智能转型,只是“机器替人”吗

_原题为 智能转型 , 只是“机器替人”吗
智能|智能转型,只是“机器替人”吗
文章图片

双鹿电池自动导引运输车在“黑灯工厂”生产线上穿梭 。 双鹿是浙江宁波一家有65年历史的电池生产企业 , 经过持续技术创新 , 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 , 成功实现逆势增长 。新华社发
最近 , 浙江桐乡不少企业家手机里多了一个微信群——建群不为别的 , 就是为了方便对优势、主导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诊断 , 包括化纤、纺织、服装等 , 人数少的群里 , 也有30多位企业家 。 桐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投资科科长沈斌透露 , 群里还有智能化改造服务公司 , 这些公司通过“线上诊断”与“线下推进”结合 , 给出行业解决方案 , 并梳理需集中攻克的问题 , 这些均由政府买单 。
此前几个月的采访中 , 采访人员发现一些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复产速度很快 , 销售额逆势上扬 。 分析原因 , 是它们几乎没怎么停工 , 主要都是提前布局了智能化流水线的企业 。
一场疫情 , 让“智能转型”成了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心头大事 。
为提升效率而转
智能转型“转”什么?
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机器替人” 。 比如在玻璃纤维行业 , 以前包装、搬运等像蚂蚁搬家一样 , 都需要人工完成 , 其中拉丝环节最为密集 。 采访人员去了浙江桐乡的巨石集团 , 智能制造基地车间里 , 人少机器人多 。 有些环节 , 一台机器比二三十位工人效率更高 。 少数的工人干什么?实时监控智能控制中心的数据 。 “以前 , 公司需要不少抄能耗表、抄工艺参数的人 , 现在相关数据自动采集 , 并用来实时分析生产波动和设备预警 。 ”巨石集团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于亚东介绍 , 现在3000多种标准化生产工艺都在各个设备上 , 人工只需调取、选定相关参数 , 便可生产 。
但减少多少人 , 在不少企业主看来 , 显然不是智能化转型最终目的 , 关键是产品生产的稳定性高 , 效率提升 , 自然收益就更大 。
于亚东告诉采访人员 , 以前的玻璃纤维成形工艺 , 一旦有作业波动 , 必须依靠有经验的技术专家来 , 人工分析优化窑炉温度 。 如今 , 可以根据原材料成分含量的差异 , 自动调整温度 , 更好地将原材料熔化成玻璃水 , 后道工序拉丝机的开机率 , 也因此由92%提升到了97%以上——关键是 , 一个百分点就是近千万产值 。
印染行业也是类似 。 以前 , 印染调色依靠打样师傅的经验和眼力 , 师傅每次遇到新的料子都会剪下一块 , 记录配方 , 慢慢有了自己的“小本本” , 即便是如此老师傅 , 碰到有些颜色 , 也许两三天都调不出 。 现在 , 浙江丰林染整有限公司经过智能转型 , 将颜色的相关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 , 可以自动调取 , 小剂量调配 , 非常精确 。 调色工艺因智能化得以标准化 , 保持了生产稳定 。
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 是长三角一体化使命之一 。 纵观长三角 , 除了数字经济领先的浙江外 , 上海综合优势突出 , 江苏制造业发达 , 安徽创新活跃、生态资源良好 。 也正基于此 , 长三角制造业也正更“智能” 。 数据显示 ,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发展主要聚集在四大区域 , 其中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智能制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三省一市智能制造类试点项目数量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 。
类似的案例 , 尤其在纺织印染、服装箱包、五金工具等传统行业 , 都能找到 。
转就要坚定地转
当下节点谈智能转型 , 已非左顾右盼之时 , 要克服“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问题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 , 有企业信息技术负责人感慨:“最早信息技术部门不被理解 , 被大家认为是修修电脑的部门 。 ”理念不改 , 智能化也无从谈起 。
巨石集团的智能化转型中 , 也是从“不认真”到“较真” 。 于亚东记得 , 公司智能化起步时 , 难度也不小 , 推广资源计划软件需要与各部门对接梳理 , 在测试环节很多人不重视 , 以为那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 , 其他部门只要配合就好 。 但系统真正上线后 , 有订单备注在发货环节不显示 , 这才让各部门意识到“不认真”的后果 , 最终只得抓紧调整 。 现在 , 不少部门非常较真 , 随时会主动提出技术诉求 。
嘉兴市蒂维时装公司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 当时 , 在总经理沈卫国力推下 , 公司上线一体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 却几乎遭到了所有员工的排斥 , 理由是数据有了痕迹 , 让员工感觉被监控 。
沈卫国坚持转型 , 他不断说起在国外考察某服装智能工厂的情节 , 工厂生产不间断 , 依靠的仅是一位工程师和几位工人 。 以前 , 不少同事认为他只是在“讲故事” , 如今大家都感觉到了——公司逐步智能转型后 , 生产主要利用第三代无缝编织机 , 被称为“服装行业的3D打印机” , 在员工减少约一半情况下 , 今年的订单量相比去年提升了一成 。 前段时间 , 疫情影响让复工复产受阻 , 但公司业绩很快增长 , 而且生产投入持续加大 , 就连卖给公司机器的日本设备商都觉得不可思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