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于墨|“沙场秋点兵”:古时出征为何多选择在秋季?
【青于墨|“沙场秋点兵”:古时出征为何多选择在秋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有词句“沙场秋点兵” , 5个字就把战争场面展现出来 。
辛弃疾自言此词为“壮词” , “沙场秋点兵”一句把将士们出征时的整肃的军威、雄壮的声势描摹地十分有画面感 。
“沙场” , 本义是指广阔的沙地 , 因覆盖着沙砾 , 草木难长 , 没有人烟;后因汉唐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战多在沙漠地区 , 所以沙场在之后多指代战场 。
正如边塞诗人王翰有名句“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沙场” , 不是操练之场 , 不是校阅之场 , 而是惨烈的战场 。
“点兵” , 既指统率军队的将领 , 发布作战方案 , 检点作战部队 , 发出战斗号令;也指将士们排列整肃 , 倾听出征之号角 , 振军威 , 表决心 , 壮士气 。
值得注意的是 , “沙场”“点兵”却被辛弃疾用一个“秋”字连接了起来 。
实际上 , 古诗词中描写战争 , 不少都是在秋季 。 如:
纷纷猎秋草 , 相向角弓鸣 。 (高适《蓟门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 , 黄昏独上海风秋 。 (王昌龄《从军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贺《雁门太守行》)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古时的战争 , 为何多发生在秋天?
文章图片
首先 , 农耕社会需要储存经济力量 。
古代军队的构成 , 很多情况下就是由少数职业军人和多数农民组成的 。 农民在太平年月劳作 , 战时就被拉去打仗 。 杜甫《石壕吏》中就写:一位老妇人的三个儿子都被官吏征走 , 最终这个老妇人也被带走为士兵做饭 。
统治者重视农耕和战争 , 并主张两者相结合 , 所谓“兵农合一” 。 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稳妥的策略 , 既保障了经济力量 , 又发展了军事力量 。
而根据实际情况 , 军事行动往往是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的 。 所以农忙时节一般会休战 , 抓紧时间搞生产 。
古人根据四季轮回的规律 , 总结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生活经验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季的栽植决定了一年的粮食产量 。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春耕 。
夏季雨水和光照充足 , 是庄稼生长的季节 , 农人要照顾农活 。
白居易《观刈麦》中指出:“田家少闲月 , 五月人倍忙 。 ”农历五月 , 正是农事最繁忙的时候 。
而冬天 , 是潜藏休眠的季节 , 需要休养生息 。
只有在秋天 , 反而是最适合出征 。
文章图片
其次 , 其他季节的气候条件形成对战争的不利因素 。
根据前文 , 春季需要用心种植庄稼 , 以此保证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转 。
而夏季炎热多雨 , 经常道路泥泞 , 也是不宜打仗 。
而子冬天打仗 , 是十分艰难的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就说:“剑河风急雪片阔 , 沙口石冻马蹄脱 。 ”
且在冬季 , 遇上大暴雪之类的天气 , 部队的开进及后勤的供应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
而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庄稼收成就是四五月份做的事 , 在七八月份结果 。 此外 , 经过春季与夏季的蛰伏 , 牛肥羊壮 , 虾蟹鲜美 , 水果丰盈 。 人们可用的食物有很多 , 为战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
孙子兵法中讲究“因敌就食” 。 军队在外打仗 , 从后方运粮食太麻烦、太危险 , 不如就地取材 , 在敌占区收集粮草 。 一方面降低了自己军队消耗成本 , 另一方面还能从对方手中抢夺资源 , 削弱其力量 。
毋庸置疑 , 一年四季中 , 秋天是最适合开展“因敌就食”战略的 。
推荐阅读
- 匈奴|古时候让人们头痛的“匈奴”,现如今是哪个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 每天读宋词|古时年轻的寡妇, 丈夫死后, 晚上用这“土方法”度过余生,
- 海峡网|蚂蚁庄园9月3日答案今日答案,古时僧人不沾荤腥荤最初指的是
- 大龙猫聊生活|为何古时候打仗不选择火烧城门?而是要强攻呢?看看你就明白了
- 雨晖游戏迷|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么心态?他们是不是必死无疑,古时候的战争
- 暖日欣欣科技毅霞|换做你是皇帝你也会这样做, 原因很简单,古时为何立长不立贤?
- 征途见闻|古时为一大名胜之地,被人们所遗忘,江西抚州东乡金峰岭
- 皓说历史|为何农民宁愿被地主压榨,也不去自己开荒呢,古时候到处是荒地
- 搞笑游行侠云游天地|皇帝赏赐大臣的黄金万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长见识了,古时候
- 北石同学|教完皇帝之后,最后下场如何?,古时候皇帝的生理启蒙“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