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新个体经济为啥这么“火” 分享也是一项“严肃创业”

青年经济说新个体经济这么“火” , 是什么在吸引年轻人
分享也是一项“严肃创业”
“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已被写入文件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微”处 , 寻找改变 。 走出舒适圈 , 她们面临的有新奇更有挑战 。
作为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多家国际企业的前高管 , 潘静目前在全力做好一个“网红” 。 今年春节后 , 她开始在小红书上发布原创视频 , 尝试走上一名内容创作者的“博主“之路 。
这不是她预想过的职业发展方向 。 去年年底她辞去高管工作开始创业 , 为企业提供独立咨询服务 。 春节期间 , 疫情暴发 , 她发现自己的客户全消失了 , “人人都在自保 , 收缩现金流” , 她的创业失败了 。 同学聚会上 , 大家都在高声谈论如何“抗疫”、保就业、调资源、作出改变 。 她低着头 , 不说话 。
近日 ,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 。 《意见》指出 , 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 , 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 , 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 。 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自主就业、分时就业 。
春末夏初时 , 潘静决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 她事业的新战场 , 就在“微”处 , 在手机屏幕之中 。 她相信 , 那里蕴藏着命运给她的“改变” 。
“微”经济蕴含着“大挑战”
潘静的脑袋里 , 曾装着报表、团队管理、行业最新的国际趋势 , 但如今 , 那里总是环绕着一个巨大的问号:什么样的视频才有人看?
内容是一个巨大的难点 。 她讲笑话和职场道理;在上海家中抱着猫做俄罗斯转体和深蹲;用澳洲买的法国煎饼机做无面粉的上海阿大葱油饼……通通没几个赞 。 制作则存在更大的麻烦 , 她首先需要从零开始学剪辑 。 打光、制作、衔接都得耗尽心力去完成 。
潘静曾对“网红”有过一些刻板印象 , 自己尝试进军短视频才发现难处 。 朋友调侃她 , 你这是“降维”打击了?“降维”一词出现在小说《三体》中 , 形容外星人对地球人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 她苦笑:我这是“升维”了 。
同样体会“升维”的 , 还有家住贵阳的孙晨璐 。
孙晨璐今年29岁 , 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 。 2017年1月的一场车祸让她二、四、五、六节颈椎粉碎性骨折 , 脊柱神经受损 。 三进ICU , 五次手术后 , 她终于出院了 。 但她无法再移动除了脖子以上和胳膊以外的任何身体部位 。
2018年5月起 , 这个姑娘开始在小红书分享时尚视频 。
她常常分享自己喜欢的彩妆:眼妆视频、口红试色、美甲分享……有时 , 她在镜头前从天亮一直坐到天黑 。
事故之后 , 孙晨璐丢了工作 。 她曾是个“海归”女白领 。 她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就读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 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海外留学机构从事对外交流活动 。 公司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高级写字楼里 , 会议室以世界各国的城市命名 , “彰显国际化” 。 她在世界各地飞行 , 穿梭于社交酒会 。
现在她一天打三份工:包括给互联网公司撰写文案 , 做微商在朋友圈卖水果 。 做一个时尚博主是其中她最喜欢的部分 , 在这里 , 她是“璐英流” , 后两个字分别来自她喜爱的韩剧和漫画 。
2019年6月 , 在小红书分享视频1个月后 , 孙晨璐一篇讲述自己经历的笔记爆火 , 至今获得近9000转评赞 。 自那以后 , 每天都有粉丝在评论中“催更“ , 催促她更新 。
镜头内外 , 焦虑与机会
在孙晨璐努力为生活着色时 , 潘静则开始“在自己的能力结构中寻找”与做线上短视频这一新事业的结合点 。 她已经是30+的“姐姐”了 , 一些技术问题对她来说显得很难 。 但她发现 , 自己还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学习能力 。
她将自己的视频定位为健康科普分享 。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 她邀请了上海华山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的两位主任医师共同录制了26集视频 。 半年多时间里 , 她通读了20多本书籍 , 翻看国内国外医疗文献 , 内容涉及生酮饮食、低碳饮食、无麸质饮食、修复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等方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