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成为受害者,谁给了特斯拉这样的勇气?
配图来自Canva特斯拉近日突陷舆论旋涡 。 据相关媒体报道 , 有消费者表示此前在拼多多团购的特斯拉 , 到了最后提车环节却被特斯拉强行取消订单 , 特斯拉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该订单存在转卖行为 , 因此特斯拉有权单方面解除协议 。拼多多方面随后回应称消费者系自己在特斯拉官网下单 , 因此不存在转卖行为 , 并表示“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 , 并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 ”特斯拉认定该购车过程存在转卖行为 , 但消费者却表示系个人下单 , 只是由拼多多方支付购车款项 。 显然 , 目前此事的一大关键在于特斯拉所说的转卖行为是否成立 , 如果成立 , 则特斯拉占理 , 如果转卖不成立 , 那么特斯拉取消消费者订单的行为就完全站不住脚 。所谓转卖并不成立转卖是特斯拉在交易协议中明令禁止的行为 , 在中国区的购车协议中 , 特斯拉在“禁止转卖”一项中表示:Tesla直接面向最终客户销售汽车 。 对于任何我司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转卖的订单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 , 我司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 。特斯拉没有在协议中对转卖行为进行明确的定义 , 但是一般情况下 , 转卖指的是存在二次销售行为 , 商品也会相应地成为二手或N手商品 。以此定义来看 , 事实上此次购车事件中并不存在任何转卖行为 。 综合消费者和拼多多方提供的信息来看 , 团购成功后 , 消费者系以个人信息委托宜买车在特斯拉官网下单 , 而拼多多和宜买车只是在支付环节代付款项 。从流程上看 , 消费者委托他人代订 , 实际上可以视为是消费者本人下单 , 这是一份属于消费者与第三方的代订约定 。 在这里 , 拼多多和宜买车只起到了替消费者代劳的作用 , 下单支付均在特斯拉官方渠道完成 , 消费者也明确知道需要从特斯拉官网渠道来完成预定购买 。 此外 , 该特斯拉消费者也表示购车为自用 , 不会对外出售 。对于此次特斯拉和消费者的纠纷事件 , 不少法律人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在相关报道中 , 有法律人士表示“特斯拉的《禁止转卖》条款在法理上不一定成立 。 这个商业模式的本质是拼多多为用户提供补贴 , 特斯拉不能证明这叫做‘转卖’” 。也有网友以亲友代付来类比此次事件 , 认为代付不涉及转卖 , 只是在支付环节提供一些按需帮助 。 总之 , 以目前的信息来看 , 此次事件中并不存在特斯拉所言的转卖行为 。触犯了买卖底线回到事件的导火索上 , 在消费者没有恶意 , 没有任何不当行为的基础上 , 特斯拉却单方面取消了消费者的正常订单 , 使买卖交易终止 。在正常的商业逻辑中 , 卖家是不应该拒绝任何消费者的 , 市场规则也不允许这样的行为 , 除非有买家违背了协议规定 , 或有其他的不当行为 。在特斯拉这件事中 , 消费者没有任何问题 。 不可置否 , 特斯拉的行为已经对消费者造成了伤害 。 从交易本身来看 , 特斯拉因不成立的理由取消订单其实是让消费者承担了买卖终止的损失 。严格来说 , 把无辜的消费者变成了受害者 , 特斯拉已经触犯了正常交易的底线 。 无论从商业层面 , 还是从道德层面看 , 特斯拉都不应该将消费者置于无法进退之地 , 这是荒唐的错误 。特斯拉此前因团购事件和拼多多有过摩擦 , 因此有观点也认为此次特斯拉的举动与之前的摩擦有关 。 特斯拉和拼多多有过摩擦是不假 , 但是那也只是特斯拉和拼多多之间的过节 , 特斯拉让消费者来为此买单 , 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在这件事中 , 消费者是受害者 , 是弱势方 , 但是特斯拉却没有表现出一个经营者的理性 , 而是把消费者推到了风口浪尖 , 使其成为最无辜的受害者 。特斯拉是在挑战法律虽然这件事还未结束 , 某些细节还存在争议 , 双方也在等待一个解决方法 。 但是从法律层面看 , 特斯拉已经越过“雷池” 。首先 , 就强行取消消费者订单 , 但理由却站不住脚这件事看 , 特斯拉已经是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在相关报道中 , 有律师认为“特斯拉禁止转售的格式条款 , 实际上是限制购车者作为消费者选择的权利 。 ”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的相关规定 , 通俗地说就是限制了消费者处置商品的权力 。其次 , 特斯拉在此次事件中还存在控价嫌疑 。 在这次交易中 , 拼多多和宜买车提供了大额补贴 , 让消费者以便宜数万的价格买到了特斯拉的产品 , 这让一直采用直销的特斯拉感到不满 。 另外 , 特斯拉禁止转卖的规定也有控价意图 。但是《反垄断法》第14条提到 ,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第一 ,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第二 ,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特斯拉的规定显然与此存在冲突 , 禁止转卖本质上就是禁止与第三人进行交易 , 并借此固定了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或限定了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 , 此前丰田、通用、克莱斯勒等均因违反《反垄断法》而被处以天价罚金 , 特斯拉的行为一旦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控价事实 , 必然也会面临高额罚金 。无论是消费者层面 , 还是反垄断层面 , 特斯拉的做法都是在挑战法律的权威 。根深蒂固的“霸道”标签在这件事中 , 用霸道来形容特斯拉的行为再合适不过了 。 这种霸道的经营方式 , 事实上也是特斯拉真实经营风格的写照 , 更是特斯拉来中国后骨子里表现出的一种习惯 。中美区不同的协议规定应该是最好证明 。 有关此次特斯拉的协议规定 , 有网友发现特斯拉在中国区和美国区的协议规定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 美国区在规定中表示若是认为消费者有恶意而取消订单 , 则需要将定金返还给消费者 , 而且美国区的规定很清晰 。但中国区的规定却很模糊 , 任何我司认为”以及“非善意目的”的表述让人感觉很霸道 , 而且也有律师指出“非善意目的”属于无法界定的表述 。 此外 , 中国区在规定中还表示 , 只要消费者有维权、要求退款等行为 , 特斯拉就可以怀疑消费者有恶意行为 , 拒绝交付且不退还定金 。事实上特斯拉自进入中国区以来已经引发多起车主集体维权事件 , 可见霸道其实是特斯拉根深蒂固的一个标签了 。 店大可以 , 但欺客不行 , 是时候该治治特斯拉 , 还受伤消费者们一个公道了 。文/刘旷公众号 , ID:liukuang110
推荐阅读
- 别让你的父母成为“老漂族”
- 联通回应“5G费电,夜间关闭”:对消费者没有影响
- 珠江商报|日日有活动,夜夜有亮点!容桂促消费活动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得实惠
- 倘不升空成为天使,将会下沉成为魔鬼
- “卵子的使命不是成为受精卵”马伊琍这话引发争议
- 【懂】这些都能賺錢,10个成为自由工作者的技能
- 拜登正式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后发表演讲全文
- 西陆军事网|女记者当副市长情人18年贪千万,自称受害者
- 21岁男孩因微信被封号跳楼,当腾讯成为国民级应用
- 朝鲜观察:在中国成为“网红”的朝鲜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