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明清命运拐点的一次战役

明朝至万历后期已经危机四伏 , 魏忠贤把持朝政后 , 更加速了这种危机和内部溃烂的速度 。明末军事上能打仗的也就大致算三个人 , 他们是: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 。但他们的结局都很惨 , 除孙承宗退休在家清兵入关自缢而死外 , 另外两人都是被自己人杀死的 , 皇帝亲手毁掉自己的长城 。万历44年 , 清朝刚立国 , 努尔哈赤和明朝在东北的第一次战争就决定了国运的走向 , 这是决定性的一战 。离努尔哈赤最近的明军在抚顺 , 努尔哈赤的军师范文程修书一封 , 也是先礼后兵的意思 , 抚顺守将李永芳变节开门投降 。顺便说说清军师范文程这个人 。范文程(1597年—1666年) , 字宪斗 , 号辉岳 , 辽东沈阳(今沈阳)人 。 系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 。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 , 是清初一代重臣 , 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 , 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其曾祖父、祖父均为明朝官员 。范文程少好读书 , 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 , 时年18岁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 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 , 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 , 因谈吐见解非凡 , 受努尔哈赤重用 。 最终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 , 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 , 他都参与决策 。广宁总兵张承荫兵分三路 , 想来夺回丢失的抚顺 , 左翼副将颇廷相 , 右翼参将蒲世芳 , 结果是全军覆没 , 三个人被乱箭射死军中 。败报传到京 , 只知道一天修道不理朝政的神宗也慌了 , 问左右何人可退敌?大学士方从哲推荐杨镐为兵部尚书 , 赐尚方宝剑 。就是这位杨镐就把大明开始带上了不归路 。杨镐 , 河南商邱县人 , 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 , 倭寇犯朝鲜 , 杨镐奉朝命往援 , 打了一个败仗 , 虚假表功报捷;后来调抚辽东 , 又是乱杀边民 , 被革去官职;此时重新启用 , 官场老油子了 , 该人打仗不行经营官场算内行 。杨镐到辽东调集兵力 。 分作四路 , 四路军共二十多万 , 他对外虚称说有四十七万 。 此时为万历四十七年二月间 。这次战事 , 明朝举全国之力 , 下了大赌注 , 此役为明清兴亡关键 。四路兵其中的三路不经打 , 一交手就被打的七零八落 , 一败涂地 。独有其中的一路 , 辽阳总兵刘铤尚算勇猛 , 满军也是损失惨重 , 最终被努尔哈赤的大儿子代善 , 假扮明军混入刘铤身边 , 将其杀死 。 四十几万大军至此全部报销 。这一仗努尔哈赤首战大捷 , 在他心目中产生了一个认知 , 明军并不可怕 , 平时只会虚张声势 , 虚胖而已 。四十万大军覆没 , 对当时万历年间国库空虚的大明打击是巨大的 , 伤了元气 。明廷御史弹劾杨镐 , 说他丧师误国 , 罪无可赦 。 命拿杨镐入京治罪 , 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 。熊廷弼系湖北江夏(武汉)人 , 素有胆略 。 但性格刚直 , 容易得罪人树敌 。 有本事的人大都是这种性格 。神宗对他寄以厚望 , 并赐尚方宝剑 , 令便宜行事 。熊廷弼毕竟是出身行伍 , 具有多年作战经验 , 属于内行带兵守边 。熊廷弼守辽三年 , 本地百姓安居 , 鸡犬不惊 。偏偏神宗、光宗 , 相继驾崩 , 熹宗继位 , 熹宗的特长是木工手艺超群 , 一天埋头干木工活 , 爱到难以自拔 。 对朝政一点兴趣都没有 , 他最大的兴趣就是木工和女人 。他重用大太监魏忠贤 , 日常朝政基本全部委托给他 。 从此军政情势在魏忠贤的操控下 , 就逐渐发生了变化 , 大好局面不复存在 。魏忠贤他暗中嫉忌熊廷弼的功绩名声 , 私下派遣朝中的姚宗文 , 到辽沈阅兵 。姚宗文乃白面书生 , 何知军务?这分明是遣他索贿 。官场上的惯例 , 不看你能力如何 , 先试探一下熊廷弼 , 就看你服不服 。偏这熊廷弼正直清廉 , 不但没有行贿 , 而且不甚礼貌热情 , 姚宗文甚为愤恨 。 回朝后 , 即拉拢几个书生 , 诬劾熊廷弼 。廷弼闻知 , 恼怒之余 , 大加叹息 , 便提出辞职 。 朝旨允准 , 换了一个袁应泰来接替熊廷弼 。努尔哈赤听说熊廷弼离职 , 暗自高兴 , 于是立即布置进攻沈阳的计划 。袁应泰是个好文官 , 但不善军事 , 毕竟打仗不能光靠情怀 。 面对努尔哈赤大兵压境 , 应对失策 , 最终城破自缢身亡 。这时朝廷感到后悔 , 又重新启用熊廷弼 。熊廷弼到任 , 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在战和守的策略上不一致 , 按理王是他的下级 , 但王邀功心切 , 专门给朝廷单独写奏折建议进兵 , 朝廷回复同意 , 并认可此次可以不受熊廷弼制约 。政出多门 , 用人疑人 , 不败没有天理 。一意孤行的结果 , 王化贞十四万大军全军覆没 。 熊廷弼王化贞二人一起被问责论罪 。魏忠贤早对熊廷弼不满 。 在熹宗面前添油加醋 , 说他的儿子想谋反 , 明熹宗恼了 , 于是在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把廷弼杀了 , 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 。熊死后被抄家 , 长子自杀 , 连丫鬟都受到株连 。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 , 大学士韩爌等上书说:“廷弼的尸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 , 根据国法是从来没有过的 。 ”明思宗颁发诏书允许熊廷弼的儿子拿他的首级回去安葬 , 谥号襄愍 。纵观历史 , 但凡腐败的政权均有一个共性 , 那就是自断手足或者说自毁长城 。奸臣当道 , 左右掣肘 , 部队怎么可能打胜仗 。 即使偶尔打了一两次胜仗 , 将军最终也要成为内斗的牺牲品 。接替熊廷弼的就是孙承宗 , 想想下场能好吗?结局还是自缢而死 。 明朝的大将大部分不是被杀就是自杀 , 作为将军胜败都是死 , 能不寒心 。决定明清命运拐点的一次战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