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人|志三说:“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之新野人
原创:(微信公众号) 志三说
文章图片
南都信佳丽 , 武阙横西关 。
白水真人居 , 万商罗鄽闤 。
高楼对紫陌 , 甲第连青山 。
此地多英豪 , 邈然不可攀 。
陶朱与五羖 , 名播天壤间 。
丽华秀玉色 , 汉女娇朱颜 。
清歌遏流云 , 艳舞有馀闲 。
遨游盛宛洛 , 冠盖随风还 。
走马红阳城 , 呼鹰白河湾 。
谁识卧龙客 , 长吟愁鬓斑 。
——唐·李白《南都行》
文章图片
(一)
“淯水枝津分派 , 陂水所溉 , 咸成良沃 , 又有豫章、邓氏等陂 , 盖地为良沃 , 故以新野为名 。 ”
“新野四野平夷 , 无岗峦阜陵之险 , 三时灌溉有陂堰沃壤之饶 , 水陆要冲 , 南北孔道 。 ”
“二山列秀 , 八水环流;陆海舟车 , 秦楚襟带;扼南国之咽喉 , 为中州之屏障;皇驰伯骤 , 英雄用武之区;召津杜陂 , 禹奠上中之壤;一望平原 , 虽无无险之固;六冲孔道 , 实据地中要害之防 。 ”
除了《水经注》、《明嘉靖南阳府志》及清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中 , 对新野有以上描述 , 凤凰山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遗址、春秋曾国贵族墓、秦楚黄棘会盟地等 , 也在无声地佐证新野历史文化之厚重 。
西汉高祖初年 , 新野属南阳郡 , 境内又置淯阳县(故城在沙堰镇夏官营)、新都县(故城在王庄镇九女城);高祖七年 , 置棘阳县(故城在前高庙乡张楼村)、朝阳县(故城在新甸铺镇张庄村) 。
公元前16年 , 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今王庄镇九女城);公元前6年 , 哀帝即位 , 王莽“推诚让位” , “远去新国”;元寿元年 , 征还京师 , 居摄三年 , 后做皇帝 , 改国号为新 。 新野 , 成为王莽新朝的肇命地 。
新莽地皇三年(22年) , 刘秀避吏于新野其姐丈邓晨家 。 十月 , 卖谷于宛 , 购置兵器 , 联合新市、平林起义军起兵 , 进拔棘阳(今新野县东北) , 招兵买马 , 邓禹、岑彭、马成、邓晨等新野人积极响应 , 邓禹后来成为东汉“二十八宿”之首 。 新野 , 再次成为光武中兴的发祥地 。
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 , 刘备屯兵新野 , 推行仁政 , 倡褒农桑 , 轻徭薄税 , 当时新野人作歌颂道“新野牧 , 刘皇叔;自到此 , 民丰足” 。 建安十二年(207年)春 , 后主刘禅降生新野 , 刘备与关羽、张飞由新野出发 , 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 , 并先后在博望坡、新野城以火攻大败曹军 。
隋文帝废新野郡为县 , 属南阳郡;唐及五代十国、宋金时期 , 新野县归属邓州;至元八年 , 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代因之;清雍正期间 , 新野独立为县 。
民国延续新野县名 , 为省管或南阳行政区管辖 。
新中国成立后 , 属南阳行署;1994年 , 随着撤地设市 , 属南阳市 。
文章图片
(二)
春秋封邑 , 西汉置县 。
新野县域之内 , 有光武台(樊集乡东赵庄 , 老白河东岸)、邓禹台(新野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王集乡西赵庄村西)、新都城(王庄镇梅湾)、议事台、汉桑城 , 九女城(王庄镇)、召父渠(沙堰镇 , 西南白河故道拐弯处)、荐贤岭、拦马桥、打鼓冢、凤凰山等历史古迹 。
新野历史名人 , 如群星闪烁——
邓禹 , 字仲华 , 东汉初年军事家 , 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岑彭 , 字君然 , 东汉中兴名将 , 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邓绥 , 东汉女政治家 , 汉和帝皇后 , 开国功臣邓禹孙女;
邓芝 , 字伯苗 , 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 三国时蜀汉重臣;
邓艾 , 字士载 ,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岑善方 , 字思义 , 岑彭之后 。 魏恭帝授骠骑大将军;
庾曼倩 , 字世华 , 南朝梁时天文法和数学家;
庾信 , 字子山 , 小字兰成 ,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
岑文本 , 字景仁 , 唐朝宰相、文学家 , 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
岑参 , 唐代边塞诗人 , 太宗功臣岑文本重孙 , 后徙居江陵;
马化龙 , 明万历五年进士 , 曾任天津兵备副使、山东按察司副使;
马之骐 , 化龙长子 , 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 万历三十八年殿试榜眼;
马之骏 , 化龙次子 , 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 殿试二甲授翰林 , 任户部主事;
齐慎 , 字三企 , 号礼堂 , 十六岁中武秀才 , 清嘉庆五年 , 任易州营把总 , 嘉庆十年 , 迁陕安镇标左营游击;
……
文章图片
(三)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 , 新野曾多次发生移民现象 , 或从外地移至新野 , 或从新野迁到外地 。
阴氏是较早移居新野的姓氏 。 史载 , 阴氏为春秋时代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的后代 。 西汉中后期 , 阴氏家族经济力量雄厚 , 成为新野的富豪之家 , 兴盛于东汉初年 , 当时新野人阴丽华 , 以美丽著称 。 汉光武帝刘秀年轻时 , 在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 , 因而感叹道:“仕官当作执金吾 , 娶妻当得阴丽华 。 ”刘秀当了皇帝后 , 纳阴丽华为贵人 , 生明帝刘庄 。 皇后郭氏被废后 , 阴丽华被立为皇后 。 明帝刘庄即位 , 尊为皇太后 。 阴丽华为后期间 , 恭敬节俭 , 庄重沉静 , 性格仁孝 , 待人宽厚 。 永平七年(公元64年)逝世 , 与刘秀合葬于原陵 , 谥光烈 。
邓绥 , 汉和帝皇后 。 《后汉书》记载 , 邓绥美貌绝伦 , 初入宫廷 , “姿颜姝丽 , 绝异于众 , 左右皆惊!”
邓绥系出名门 , 其祖父是以向光武帝刘秀进献“图天下策”而闻名、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东汉开国重臣邓禹 。 邓绥五岁 , 太傅夫人很爱她 , 亲自为她剪发 。 夫人年高眼睛不大好 , 误伤邓绥前额 , 邓绥忍痛不吭声 。 左右看到的感觉奇怪就问邓绥 , 邓绥说:“不是不痛 , 太夫人怜爱我为我断发 , 不忍伤老人心意 , 所以忍受了 。 ”
邓绥15岁入宫 , 22岁被册封为皇后 。 东汉延平元年(106年) , 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 , 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 , 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 。
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 , 邓绥驾崩 , 谥号“和熹” , 与汉和帝合葬于慎陵 。
天下邓姓出新野 , 现在已成不争的事实 。 不过 , 邓氏也是移民 , 是从楚地迁移至新野的 。 邓姓出自邓国 , 是一个因国名而来的姓氏 。 邓姓在诞生以后 , 由于国家灭亡 , 其地属楚 , 邓姓遗民也被称为楚人 。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西汉中叶 , 因一名叫邓况的人自楚迁南阳新野而彻底改变 , 邓况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南阳新野邓氏的开基祖 。
邓姓在东汉末年由于分封、仕途和避乱等诸多原因 , 开始从新野一带迁出 , 到全国许多地方谋生存 。 仅据《元和姓纂》和《古今姓氏书辩证》两书所记 , 在唐宋以前 , 天下邓姓就已从新野邓氏中分衍出以下5个著名支派:安定邓氏、平阳邓氏、长沙邓氏、陈郡邓氏、洛阳邓氏 。
文章图片
(四)
来歙 , 字君叔 , 东汉名将、战略家 。
来歙的六世祖来汉 , 勇武有才 , 在汉武帝时期 , 以光禄大夫的身份担任楼船将军杨仆的副将 , 打败南越、朝鲜 。 来歙的父亲来仲(一作来冲) , 在汉哀帝时期 , 担任谏大夫 , 娶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祖姑母刘氏为妻 , 生来歙 。 光武帝很亲近敬重来歙 , 屡次和他一起来往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
汉兵兴起后 , 王莽因为来歙是刘氏姻亲 , 就把他拘捕囚禁起来 , 门客们一起营救 , 才得以免罪 。 公元23年(更始元年) , 更始帝刘玄即位 , 任用来歙做小吏 , 跟随更始帝进入关中 。 屡次提建议不被采纳 , 于是借口大病离去 。 来歙的妹妹是汉中王刘嘉的妻子 , 刘嘉派人迎接来歙 , 来歙便南下来到汉中 。
公元25年(更始三年) , 更始帝失败 , 来歙劝刘嘉归附光武帝 , 于是来歙和刘嘉一起往东来到洛阳 。 光武帝见到来歙 , 非常欢洽 , 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来歙穿上 , 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
公元35年(建武11年)六月 , 来歙和盖延、马成在河池、下辨进攻公孙述的将军王元和领军环安 , 大败敌军 。 于是攻克城池 , 乘胜前进 。 蜀人非常害怕 , 派刺客行刺来歙 , 来歙被刺客刺伤 , 便紧急派人召见盖延 。 盖延看到来歙 , 伏地哀痛 , 不能抬头仰视 。 来歙看到盖延的样子 , 斥责他说:“你怎么敢这个样子!现在我被刺客刺中 , 不能报效国家 , 所以叫你来 , 要把军事托付给你 , 你反而学小儿女那样哭吗!刀虽然在我身上 , 我就不能用兵杀了你吗?“盖延收住眼泪 , 勉强起身接受嘱托 。 来歙亲自写表章 , 说:“我在深夜时 , 不知被什么人刺中了要害 。 我不敢痛惜自己 , 深恨没有尽到职责 , 给朝廷带来羞辱 。 治理国家以能够任用贤才为根本 , 太中大夫段襄 , 正直刚强 , 可以重用 , 望陛下裁决明察 。 此外我的兄弟不贤 , 最终恐会获罪 , 请陛下可怜他们 , 时常教诲监督 。 ”来歙写完表章 , 便丢下手中的笔 , 拔出被刺客刺在身上的刀子 , 断气而死 。
光武帝听到消息 , 极为震惊 , 一面看奏章 , 一面流泪 。 看完后擦干泪水 , 赐给策书说:“中郎将来歙 , 征战多年 , 平定羌、陇 , 爱国忘家 , 忠孝显著 。 遭遇不测被人杀害 , 朕很是伤心!”派太中大夫追赠来歙为中郎将 , 赐给征羌侯官印 , 谥号节侯 , 派谒者统管丧事 。 遗体被送回洛阳 , 光武帝穿着孝服亲临吊丧送葬 。 因为来歙有平定羌、陇的功劳 , 所以改汝南的当乡县为征羌国 。
文章图片
(五)
岑彭 , 字君然 , 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 , 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 , 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六位 。
在传统评书《东汉演义》里 , 岑彭原是王莽的武状元 , 归顺刘秀后是三路先锋 , 云台三十六将之一 , 星号尾火虎 。 经典桥段有“岑彭马武对花刀”、“老母劝降”和“真假岑彭” 。
他原是新莽棘阳县长 , 长期坚守宛城 , 抵抗绿林军 。 后来 , 归降刘玄 , 封归德侯 , 隶属于刘演 。 更始帝刘玄杀害刘演后 , 归属于大司马朱鲔 , 迁淮阳都尉 , 转颍川太守 。 后归降刘秀 , 拜刺奸大将军 , 督察众营 。
建武元年(25年) , 刘秀称帝于河北 , 拜廷尉 , 行大将军事 。 建武二年(26年) , 逼降许邯 , 迁征南大将军 , 封舞阴侯 。 建武五年(29年) , 率军平定荆州 。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出自岑彭 。
公元32年 , 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隗嚣 , 将隗嚣围困在西域 , 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 。 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 , 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 , 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 , 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 , 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 。 人总是不知足的 , 我也一样 , 已经得到陇地 , 又希望得到蜀地 。 ”是年 , 攻破天水 , 灭隗嚣 。
岑彭进军江州 , 见田戎粮草众多 , 短期内难以攻克 , 便留冯骏驻防 , 自己则率兵攻破平曲 , 收取粮草数十万石 。 公孙述派遣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拒守广汉、资中 , 又派侯丹拒守黄石 。 岑彭多设疑兵 , 虚张声势 , 命杨翕和臧宫抵拒延岑等人 , 自己则分兵由水路回江州 , 溯都江(今四川省中部之岷江)而上 , 袭破侯丹 。 随后 , 岑彭急行千余里 , 一鼓攻克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 , 并派精锐骑兵驰攻广都(今成都双流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及眉山市仁寿县北部等地区) , 一直攻到离成都几十里的地方 , 其势如疾风骤雨 , 所到之处 , 势如破竹 , 敌众溃散 。 开始 , 公孙述听说汉军在平曲出现 , 便派大军前往迎击 。 等到岑彭到达武阳 , 绕出延岑部的后方 , 蜀地震惊 。 公孙述更是大惊失色 , 以杖顿地道:“是何神也!”
此时 , 岑彭驻扎在彭亡(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北十里江口镇) 。 岑彭听到这个地名 , 心中不悦 , 本想移营 , 结果因天黑未果 。 公孙述派一刺客 , 谎称是逃亡之人 , 前来投降 , 乘夜间刺杀岑彭 。
岑彭攻破荆门 , 邛谷王任贵听闻岑彭威信 , 数千里遣使迎降 。 使者到达时 , 岑彭已经遇害 。 刘秀便把任贵进贡的物品都赐给了岑彭的家属 , 并赐岑彭谥号为壮侯 。 蜀地百姓在武阳为岑彭立庙 , 四时祭祀 。
岑彭墓 , 一说位于邓州市杨营乡安众村北 , 东距新野县城7.5公里 。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 , 方形 , 边长25米 , 高4米 , 面积600余平方米 , 四周为耕地 , 此墓原来形制很大 , 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 。 另一说 , 岑彭墓位于枣阳旧县东北三十里的两河口 。
岑公祠 , 建于公元35年 。 重修于宋、明及近代 , 位于新野县前高庙乡政府北2公里处 。
文章图片
(六)
邓艾(?197-264?) , 字士载 ,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 精于用兵 , 官拜太尉 , 公元263年灭蜀 。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邓艾口吃 , 语称“艾艾” 。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 , 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 , 故是一凤 。 ”
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 , 特别是后期 , 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
正始(240—249)初 , 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 , 积储军粮 , 对付吴国 , 司马懿就派邓艾前往视察 。 邓艾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视到寿春 。
经过考察 , 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 , 开凿河渠 , 兴修水利 , 以便灌溉农田 ,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 , 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 。 他认为:“土地肥沃 , 可惜水少 , 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 。 应当开挖河渠 , 引水灌溉 , 广积军粮 , 又开通漕运的水路 。 ”于是 , 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邓艾还认为:“从前平定黄巾之乱 , 为此而屯兵开田 。 在许都积蓄了许多粮食 , 目的在于控制天下 。 而今三面已平定 , 但淮河以南还有战事 , 每当大军南征 , 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去一半 , 耗资很大 , 劳役繁重 。 陈、蔡之间 , 土地肥沃 , 可以减省许昌周围的稻田 , 引水东下 。 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 , 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 , 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 , 常有四万人 , 边种田边戍守 。 风调雨顺时 , 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 。 扣除兵民的费用 , 每年用五百万斛作为军资 。 六七年间 , 可以在淮河上游积蓄三千万斛粮食 。 这些粮食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 。 凭着这些积蓄进攻东吴 , 可无往而不胜啊!”
司马懿看后 , 非常满意 , 采纳并实施了 。 从正始二年(241年)起 , 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 , 大举屯田 。 北以淮水为界 , 自钟离以南 , 横石以西 , 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 , 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 。 每营六十人 , 一面屯田 , 一面戍卫 。 同时 , 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 , 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 , 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 。 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 , 灌溉农田二万顷 , 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 几年之后 , 从京都到寿春 , 沿途兵屯相望 , 鸡犬之声相闻 , 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 从此 , 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 , 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 每当东南有战事 , 大军便可乘船而下 , 直达江淮 。 军资粮食有储备 , 又没有水害 。 这些 , 都是邓艾的功劳 。
正始四年(243年) , 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 , 转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 。
蜀国姜维领兵来战 , 邓艾说:“敌兵撤离不远 , 也许很快就反扑过来 , 应当分兵行动 , 以免发生意外 。 ”三天后 , 蜀军果然复返 , 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 , 和邓艾迢遥相对 , 却不向魏进攻 。 邓艾对诸将说:“姜维突然返回 , 我军人少 , 按常理 , 他们应渡河而不必设桥 。 这是姜维想使廖化来牵制我军 , 不让我们动兵 。 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 。 ”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在白水之北 , 距邓艾驻地六十里 。 邓艾于当夜抢占洮城 , 不久 , 姜维果然率重兵奔袭洮城 。 姜维见魏军已抢占洮城 , 遂撤军退走 , 魏军得以不败 。
文章图片
(七)
诗圣杜甫对一位新野人推崇备至 。
《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 , 凌云健笔意纵横”;《咏怀古迹》中再赞其“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513年-581年) , 字子山 , 小字兰成 ,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 。 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 , 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 , 亦以文才闻名 。
庾信自幼聪敏 , 博览群书 , 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 。 据说 , 他身高八尺 , 腰长达十围 , 形貌举动疏慢而不拘礼法 , 有不同常人之处 。
庾信“幼而俊迈 , 聪敏绝伦” , 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 , 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 , 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 , 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 。 累官右卫将军 , 封武康县侯 。 侯景之乱时 , 庾信逃往江陵 。 后奉命出使西魏 , 因梁为西魏所灭 , 遂留居北方 , 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北周代魏后 , 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封临清县子 , 世称其为“庾开府” 。 时陈朝与北周通好 , 流寓人士 , 并许归还故国 , 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 。 庾信在北方 , 一方面身居显贵 , 被尊为文坛宗师 , 受皇帝礼遇 , 与诸王结布衣之交 , 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 , 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 , 因不得自由而怨愤 。 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 , 年六十九 。 有《庾子山集》传世 , 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
“为梁之冠绝 , 启唐之先鞭” 。 庾信的诗赋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 , 使赋更具有形式美 , 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在中国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 同时 , 庾信还开唐人以诗入赋的先河 , 唐代王勃、骆宾王的骈作皆受其影响 。 六朝骈文盛极 , 而庾信可谓集大成者 。
庾信的文学创作 , 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 , 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 前期在梁朝 , 作品多为宫体性质 , 轻艳流荡 , 富于辞采之美 。 羁留北朝后 , 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 , 以及对身世的感伤 , 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
文章图片
(八)
岑参(公元?715-770?年) , 岑文本后人 。 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 , 天宝进士 。 是唐代伟大的边塞诗人 , 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 , 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 。 官至嘉州刺史 , 人称岑嘉州 , 故于成都 。 长于七言歌行 。 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 气势豪迈 , 情辞慷慨 , 语言变化自如 , 与高适齐名 , 并称“高岑” 。 宋代大诗人陆游 , 称其“笔力追李、杜” 。 存世有《岑嘉州诗集》 。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 , 只能从兄受学 , 天资聪慧 , 五岁开始读书 , 九岁就能赋诗写文 。 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 , 他随父居晋州 。 父死后 , 仍留居晋州 , 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 。 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 , 东峰太室在嵩阳 , 西峰少室在颍阳 , 两室相距七十里 , 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 。 嵩高为五岳之一 , 奇峰峻岭 , 古木流泉 。
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 , 啸傲山林 , 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 , 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 。 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 。 出塞以后 , 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 。 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
岑参二十岁至长安 , 献书求仕无成 , 奔走京洛 , 漫游河朔 。 天宝三载(744年) , 登进士第 , 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 及第前曾作《感旧赋》 , 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 天宝八载 , 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 初次出塞 , 满怀报国壮志 , 在戎马中开拓前程 , 但未得意 。 天宝十载 , 回长安 , 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 , 深受启迪 。 十三载 , 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 , 再次出塞 , 报国立功之情更切 , 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 安史乱起 , 岑参东归勤王 , 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 由于“频上封章 , 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 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 。 不满一月 , 贬谪虢州长史 。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 , 出为嘉州刺史 , 因此人称“岑嘉州” 。 罢官后 , 东归不成 , 作《招北客文》自悼 。 客死成都舍 , 享年56岁 。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 气势雄伟 , 想象丰富 , 色彩瑰丽 , 热情奔放 , 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现存诗403首 , 70多首边塞诗 , 另有《感旧赋》一篇 , 《招北客文》一篇 , 墓铭两篇 。
文章图片
(九)
新野县长吴承恩 , 一部《西游记》传诵千秋万代 。
新野县档案馆保存的《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均有关于吴承恩的记载 。 其载曰:“吴承恩 , 贡士 , 安徽桐城人 ,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接任新野知县 。 ”
据野史记载 , 吴承恩在新野时 , 好骑驴四游 , 查民寻怪 。 当时 , 吴承恩常到施庵观猴艺 , 高兴之时便亲自上阵玩上一把 , 有时更指点艺人改进 , 排演节目 。
当他游玩桐柏山时 , 发现了巫支祁(据《山海经》和《吕氏春秋》等古代典籍记载 , 巫支祁“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 大禹治淮时 , 巫支祁兴风作浪 , 大禹统率大军进桐柏山与巫支祁率领的山精水怪大战 , 庚辰靠定水神针将巫支祁拿住 , 锁于淮井之中 。 )和水帘洞 , 便萌发了孙悟空的形象和创作西游记的冲动 。 因他在施庵玩猴时 , 发现猴子和家禽能和睦相处共同做事 , 也就有了猪八戒这个角色……
新野是世界闻名的猴艺之乡 , 新野施庵的民间艺人捕猴、驯猴、耍猴不但历史悠久 , 而且有很多绝招 。 猴戏最基本的节目是教猴子按照锣鼓点数、跳跃、钻圈、翻跟斗、倒立等 。 《西游记》第28回写道:“(花果山的猴子)又被些打猎的抢了一半去 , 教它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筛锣擂鼓 , 无所不为的玩耍 。 ”
新野施庵的猴戏中 , 猴子可以按人的指挥变换戴多种脸谱面具 , 就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 。 无独有偶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则有七十二种变化 。
《西游记》中 , 还使用了大量的新野方言俚语 。 新野人称不走运为“背时” , 孙悟空曾被如来佛以法力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 , 深受土石压背之苦 , “背石”与“背时”谐音 。 这些方言俚语 , 使用范围大都仅限于新野或新野周边地带 , 颇具地方色彩 。 若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 , 没有对新野风土人情及方言的深刻了解 , 千里之外的外省人吴承恩 , 是不可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 。
《西游记》不一定完稿于新野 , 但没有猴戏之乡新野施庵的生活经历 , 吴承恩绝对创作不出这部传世经典 。
文章图片
(十)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 是毛泽东1948年11月5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 , 已成为中国新闻界普遍知晓的新闻名篇 。
其实 , 除了写南阳 , 毛主席与新野的三位古人也有很深的渊源 。
毛泽东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 也是诗人和书法家 。 他的书法一部分内容为古代名人诗词、曲赋名句 , 新野三位历史名人曹景宗、庾信、岑参的作品就在之中 。
全国解放之后 , 毛泽东工作之余喜欢在夜间读史书 。 有一次 , 当他读完《南史·曹景宗传》后 , 曾在卷后批注:“曹景宗 , 良将也!”、“景宗也豪杰哉!” , 并草书曹景宗《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一首:“去时儿女悲 , 归来笳鼓竞 , 借问行路人 , 何如霍去病 。 ”
曹景宗(457-508年) , 字子震 , 南北朝时期新野郡(今新野县)人 , 南朝梁名将 。 他出身将门 , 幼善骑射、勇猛闻名;还颇爱史书 , 非常崇尚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司马穰苴和乐毅 , 每当读到《穰苴传》、《乐毅传》时 , 总是放下书卷叹息:“大丈夫就应当如此!” 。 曹景宗后来追随萧衍(梁武帝)起兵 , 南征北战 , 为梁朝开国功臣 。
庐山会议期间 , 毛泽东在一次会上特意念了曹景宗这首诗 , 并称赞有加 , 用以说明文化不高的人 , 只要努力 , 也可以写出好诗!
《枯树赋》是庾信的代表作之一 。 文中讲的是晋朝一个人 , 来到一棵大树下 , 看到这棵大树过去也有过枝繁叶茂的旺盛时期 , 而现在逐渐衰老 , 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悲凉 , 感叹生命脆弱 , 人生苦短!
1951年 , 毛泽东在中南海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牺牲的消息之后 , 忍悲含泪背诵《枯树赋》并手书其名句:“昔年种柳 , 依依汉南 , 今看摇落 , 凄怆江潭 ,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 当时毛泽东悲伤过度、思绪难平 , 误将“枯”写成“古”、将“潭”写成“沧” 。
1976年 , 毛泽东83岁时 , 在周恩来、朱德两位战友逝世之后 , 主席患病期间又一次背诵 。 这二次背诵 , 有一个共同特点 , 都是在主席极度悲痛、忧伤之时 。 1976年9月 , 在毛泽东病逝的前几天 , 他突然让工作人员给他读《枯树赋》 。 据工作人员回忆:“当时 , 我读的很慢 , 主席微闭着眼睛 , 似乎在体味赋中描述的情景 , 回顾他一生走过的路 。 ”后来 , 主席只能微弱而费力的发音 , 一字一句 , 富有感情的背着:“此树婆娑 , 生意尽矣!昔年种柳……” 。 这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背《枯树赋》 。
“朝登剑阁云随马 , 夜渡巴江雨洗兵” , 是岑参《奉和杜相公发益昌》一诗中的佳句 。 诗里把行军途中景物写得十分清新 , 把艰苦的行军写得轻松愉快 , 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豪迈的情绪 。 毛泽东对此十分欣赏 , 曾两次手书此句 。 早在1935年 , 毛泽东率红军四渡赤水 , 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 心潮起伏 , 难以言表 , 手书岑参诗句表达胜利之喜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 在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情况下 , 党中央领导全党重新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 初步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此时 , 毛泽东又一次手书岑参的佳句 , 表达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文章图片
【新野人|志三说:“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之新野人】
推荐阅读
- 澎湃新闻|仝卓事件被写入公职人员学习读本 仝卓事件怎么回事
- 央视新闻|24岁抗洪牺牲消防员赵丹被评烈士 赵丹照片主要事迹
- 一降一升电网销分化明显 疫情催生保险网销新模式
- 健康广东|8月18日广东疫情最新通报:广州深圳新增多少病例
- 陕西卫健委|8月18日陕西疫情最新通报: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 央视新闻客户端|甘肃陇南文县泥石流灾害 堰塞湖已打开泄水口
- 吃鸡将迎来寻宝玩法?新地图遍地宝藏,“古老秘密”开启冒险
- the|新冠肺炎成美国第三大致死原因 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 科学探索|新技术能快速将海水变成饮用水
- 新个体经济为啥这么"火" 分享也是一项"严肃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