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一位“京戏迷”的故事:80余年,迷恋丝毫未减( 二 )


1948年 , 我参加了革命工作 。 此后四年 , 我几乎与京剧完全隔离 。 尽管当时中央对京剧的发展扶植相当重视 , 京剧演员(包括其他剧种曲艺演员)的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高 。
进京工作1953年初 , 我调来北京工作 。 北京是京剧社团和人才最集中的地方 , 许多老戏园和新剧场 , 每天都有著名演员演出 。 可惜我所任职的机关离城区较远;好在新的工作单位比较注意为员工提供文化娱乐活动 , 每隔一段时间 , 就会邀请剧团前来进行专场演出 。 至今我能记得的 , 有评剧演员李忆兰来演过《张羽煮海》;小白玉霜来演过《秦香莲》 。 京剧方面仅记得马连良剧团来演出过《群英会》——那是我第一次亲临现场观看我仰慕已久的马连良的演出 。
1954年下半年 , 我被调到北郊一所高校工作 , 因此得以进城看了几次戏 , 名家计有袁世海、张君秋、李世济、李宗义、赵荣琛、裘盛戎、赵燕侠……多年的渴望 , 总算得到一定满足 。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 , 京剧实行改革 , 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于是各地京剧社团(当然也包括其他剧种)闻风而动 , 竞相编演现代京剧 , 全国范围的现代京剧在北京举行了会演 , 可惜我只现场观看了《芦荡火种》 , 其余都是从银幕上看到 , 或从广播中听到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是京剧的又一个兴旺时期 。 在此期间 , 有关方面组织了一系列全国性的京剧演唱比赛 , 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通过比赛脱颖而出 , 中央电视台的戏剧频道全程转播了这些比赛 , 而我也一场不落地观看了比赛节目 。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 , 正是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中 , 我第一次观看了选手于魁智和选手李胜素的演唱 , 后来这二位都成了中国京剧院的当红演员 。 这一时期 , 影视界也为传播京剧做出了重要贡献 , 央视戏剧频道的“空中剧院”、“过把瘾”等等 , 吸引了众多像我一样的京剧迷 。 电影界摄制了彩色京剧片《野猪林》《白蛇传》……在李瑞环同志的倡导下 , 戏剧界还制作了音配像系列作品 , 使广大戏迷既看到当今京剧演员的表演 , 又听到早年一些京剧名家的演唱 。 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 ,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京剧|一位“京戏迷”的故事:80余年,迷恋丝毫未减】那是我此生看京剧最多的时期 。
退休之后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 , 我和几位酷爱京剧的同事发起成立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京剧组 , 每周聚会一次 , 每个人发挥所长 , 尽情演唱自己的拿手戏 。 一人唱罢 , 另一人接着唱 , 一帮七八十岁的老戏迷 , 个个心情欢畅 , 快乐无比 。 我这个京戏迷 , 自然不会放弃过把瘾的机会 , 每次聚会都要唱上几段 。 我最喜欢唱老生 , 谭派、马派、杨派 , 甚至言派、高派的老生唱段我都唱 , 反正也没人挑剔唱得是不是地道 。 直到2007年因为健康原因我才不再参加京剧组的活动 。 但我们住在同一个院里的5位老同事仍然每周去一位同志家里 , 轮番唱上几段 。
尽管日益退化的身体机能使我不得不疏离自己倾心热爱了几十年的京剧 , 但我心灵深处 , 对于京剧的迷恋丝毫未减 。 我关注京剧动态和信息,关注京剧界的新名字、新面孔……虽已不能如愿观听京剧演出 , 但我的心 , 从始至终 , 关心京剧、依恋京剧 。
北京联盟_原题为:痴迷京剧八十余载)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