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应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专家们这样说

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 未来的改革方向又在何处?在8月13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论坛上 , 多位专家对此进行分析 。
谈及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 有专家表示 , 提高需求的唯一办法在于增加消费 , “把钱花在生产面才是正道 , 花在消费面就是养懒人”的观念需要改变 。
谈及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 , 多位学者认为 , 贸易壁垒的提高 , 经济制裁等伴随着我国由小国经济转变为大国经济接踵而来 , 最终演变成“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 , 这种情况下提出内循环、外循环的“双循环”经济模式很重要 。
此外 , 与会专家还普遍认为 , 未来中国应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并以此作为我国经济外交的首要目标 。 在加强合规制度的建设的同时 , 调动全球人力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

专家:消费券效果不佳 , 应直接发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开来后 , 世界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
针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 , 根本解决方法要从经济复苏的源泉去找 , 全社会最缺的还是需求 , 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消费 。
为拉动消费 , 此前一些城市发放消费券 , 但姚洋认为效果不佳 。 “消费券就是打折券 , 想的是促进生产 , 而不是促进消费” 。 直接发钱才能见到消费效果 。
“受到计划经济时代思维逻辑的影响 , 认为把钱花在生产面才是正当的 , 要花在消费面就是养懒人 。 ”他指出 。 而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是 , 钱花在生产面造成双重浪费 , 一方面没人使用 , 一方面浪费资源 。 而把钱花在消费面既没有浪费资源 , 又提高了百姓福利 。 “这个观念不改 , 下次遇到经济下行还是会束手无策 。 ”
【中国未来应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专家们这样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认为 , 疫情放大了一个国家对产品链、产业链“安全、可控”追求的紧迫性 。
他表示 , 疫情只是暂时放缓了生产节奏 , 主要经济体在疫情发生之前的“底子”没有什么变化 , 债务、贸易结算货币、贸易许可、技术标准、海关规则等“软件”也没有变化 , 但所有国家都在追求安全、可控 。
也有学者认为 , 疫情期间 , 数字经济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 。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看来 , 疫情催生了人们对无接触交易的重视 。 “最明显的就是新型互联网银行疫情期间持续运行 , 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 ”
中国在国际市场扩张越来越难
“过去四十年 , 中国是全球化的主要获益者之一 。 ”黄益平称 , 随着我国从小国经济变成大国经济 , 全球贸易和投资壁垒也逐步提高 , 这必然影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 “2018年、2019年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经回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 。 全球化的步伐在放慢 , 出口、投资的难度在增加 。 ”他说 。
黄益平解释 , 所谓大国经济?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 , 这时外部经济扩张会变得越来越难 。 “当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重要贡献者时 , 持续扩张会对其他国家提出结构调整的要求 。 从这个意义来说 , 现在政府提出内循环、外循环是很重要的 。 ”黄益平说 。
姚洋也强调 , 新的国际形势为我国的制度建设构成巨大挑战 。 他认为 , 过去四十年 , 我国坚持了一套灵活的经济制度 , 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 。 “但未来三十年国际环境发生变化 , 我们面临一个重大抉择:加入全球大循环后 , 规则要不要向所谓的国际标准靠拢?如果不满意现在的国际规则 , 如何参与新的国际规则的制定?过去四十年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恐怕行不通 。 ”他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