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隐居有三种境界 , 即小隐隐于野 , 中隐隐于市 , 大隐隐于朝 。 看破红尘 , 与世无争 , 隐居于山林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此为“小隐”;身处闹市 , 却内心宁静 , 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 ,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此为“中隐”;在朝为官 , 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和勾心斗角 , 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 , 不与世争 , 不与世浊 , 悠然自得地生活 , 此即“大隐”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在历史上 , 能够做到小隐的 , 有很多 , 比如:微子、介子推等;能够做到中隐的 , 也不乏其人 , 比如:范蠡等;而能够做到大隐的则是凤毛麟角 , 因为大隐隐于朝 , 不仅需要有比较宽容的环境 , 还需要有很高的智慧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西汉时期的东方朔 , 号称“智圣” , 曾隐于汉武帝的朝廷之上 , 一直被认为是大隐隐于朝的典型 。 但我以为 , 东方朔的大隐 , 与春秋吴国季札的大隐 , 还是差了一点超然与风骨 。
季札 , 吴太伯十九世孙 , 吴王寿梦第四子 , 被封在延陵 , 史称延陵季子、州来季子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季札博学多才 ,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评论家 。 公元前544年 , 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 , 季札要求欣赏一下周朝廷的音乐 , 鲁国乐工于是为他演唱各种乐曲 , 表演各种舞蹈 。 季札欣赏之后 , 竟能依据乐舞的风格 , 说出乐舞的国别出处 , 并逐一给予十分到位的点评 。 据史书记载 , 在鲁国乐工表演的各种乐曲和舞蹈中 , 季札唯一没有加以评论的是一首叫《郐风》的地方乐调 。 我认为 , 这并不损害季札文艺评论家的身份 , 相反 , 这更说明了季札作为文艺评论家的“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的严谨态度 。
季札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 , 曾代表吴国出使鲁、齐、郑、卫、徐、晋等国 。
当然 , 无论是文艺评论家还是外交家 , 都不足以令季札能做到大隐隐于朝 。 那么 , 季札是如何做到大隐隐于朝的呢?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 , 季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 , 曾代表吴国出使鲁、齐、郑、卫、徐、晋等国 。
在齐国 , 季札劝说晏婴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 。 没有这二样东西 , 你才能免于祸患 。 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 , 易手之前 , 国家祸乱不会平息 。 ”
在郑国 , 季札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奢纵欺人 , 大难将临 , 政权定落于你身上 。 你执政时 , 要小心地以礼治国 , 否则郑国将要衰败!”
在卫国 , 季札非常欣赏蘧瑗、史狗、公子荆 , 公叔发、公子朝等人 , 说:“卫国君子很多 , 因此国家无患 。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在晋国 , 季札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 , 大夫很富 , 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 。 你为人刚直 , 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 。 ”
后来的历史进程表明 , 季札简直堪称是神奇的预言家 , 他上述所说得这些事情 , 后来都一一兑现了 。 晏婴听从季札的建议 , 通过陈桓子交出封邑与官职 , 后来果然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 , 得以幸免;郑国内乱之后 , 子产果真被推举为执政 , 成为春秋时执政者的楷模;晋国也如季札所预见的 , 六卿互相攻伐 , 最后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而卫国在战国时期虽然不断被削弱 , 但却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诸侯国 。
季札能够准确预见这些事情 , 靠得就是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 。 这样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 , 正是季札可以做到大隐隐于朝的主要原因之一 。 因为对相对陌生的齐、卫、郑、晋等诸侯国 , 季札都能预见其未来 , 那么 , 对更加熟悉的“祖国”吴国 , 季札自然也能做到洞若观火 , 了若指掌 , 从而顺势而为 , 大隐隐于朝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季札能够做到大隐隐于朝 , 除了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外 , 还与他乐于成人之美、与世无争的品格有关 。
春秋战国时期 , 吴国的铸剑技术一流 。 季札造访徐国时 , 徐国国君见到季札所佩带的宝剑 , 很是喜欢 , 但嘴里没敢说 。 季札心里明白徐君之意 , 但因还要出使中原各国 , 就没把献宝剑给徐君 。 等季札出使回来又经徐国 , 徐君已死 , 季札解下宝剑 , 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 。 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 , 那宝剑还给谁呀!”季札解释说:“当初我内心已答应把宝剑献给徐君 , 怎能因为徐君已死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在徐君墓前献宝剑 , 是季札重信义、乐于成人之美品格的体现 。 这样的品格 , 表现在政治上 , 就是季札不贪慕权位 , 与世无争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 , 长子诸樊 , 次子余祭 , 三子余昧 , 四子季札 。 季札贤能 , 寿梦生前曾想让他继位 , 但季札坚决避让 。
公元前561年 , 寿梦去世 , 法理上的王位继承人诸樊也想把王位让给季札 , 季札又推辞了 。 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 , 季札就抛弃家室财产去当农民 , 吴国人只好放弃这个打算 。
公元前548年 , 诸樊去世 , 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 , 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 , 一定要把国位传至季札为止 , 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 。 故而到余昧去世时 , 又想传位给季札 , 季札最终还是推辞了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吴国人于是立余昧的儿子僚为吴王 , 这引起诸樊之子公子光的不满 。 公子光认为 , 父亲兄弟四人传国 , 本应传给季札 。 现在季札不当国君 , 就该轮到他这个长子长孙当国君 。 于是暗中结纳伍子胥等贤士 , 招兵买马 , 想以之袭击吴王僚 。
公元前514年春 , 吴王僚派兵攻打楚国 , 国内空虚 , 趁此机会 , 公子光让专诸将匕首藏于鱼腹中 , 伪装上菜 , 刺杀了吴王僚 , 公子光自立为吴王 , 这就是吴王阖庐 。
历史总是惊人的|“大隐隐于朝”:历史上凤毛麟角,季札如何能做到?
文章图片
吴王僚被刺杀时 , 季札正在晋国出使 。 回国后 , 季札到吴王僚的墓前汇报了自己完成外交任务的经过 , 痛哭一番 , 之后就回到朝廷 , 等待新君之命 , 不说半句怨言或表露出丝毫不满 。
季札多次推辞吴国君位 , 说明他是一个不贪慕权位 , 与世无争的人 。 而对吴王阖庐杀死吴王僚之事 , 季札没有表露不满 , 不仅体现了他与世无争 , 还体现了他顺势而为的政治智慧 。
总之 , 季札之所以能够做到大隐隐于朝 , 一方面是因为他具有远见卓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具有成人之美、与人无争的品格 。 与东方朔甘愿自我作贱、扮“滑稽”的所谓大隐隐于朝相比 , 季札的大隐隐于朝 , 显然更加超然 , 更有风骨 , 更值得后人敬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