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现在不是“后疫情时代”,还没到懈怠的时候

作者 | 王辰
要点速览
● 现在不是后疫情时代 , 而是疫情时代 。 预判疫情的难度是极大的 , 而精确的预测应该说几近不能 , 目前的情况不是一个可以懈怠的时候 。
●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状态处境是:本土传播基本阻断 , 散发、小规模流行/暴发呈常态化 , 境外流行持续 , 对我国的输入压力长期存在 , 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逐步恢复 , 转入大流行背景下的“新常态” 。
● 近期疫情与海鲜市场密切相关 , 原因在于海鲜市场和产品风险环节多、传播风险大 , 溯源工作困难 , 加上病毒传播和疫情的扩大作用 。
● 今年秋冬和冬春季节一旦合并流感 , 鉴别诊断会非常困难 , 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普遍地接种流感疫苗 。 流感疫苗一定是在今年9月底以前、不要晚于10月份进行充分的大人群接种 。
8月14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作了题为《常态与应急相结合——当前新冠防控的策略》主旨报告 。
报告中 , 王辰分析了影响未来疫情的因素 , 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逐步恢复 , 疫情防控转入大流行背景下的“新常态” , 并提出了常态化防控的主要应对措施 。
以下为报告实录:
关于新冠疫情 , 我们知道 ,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 。 根据最新数字 ,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已经超过2000万人次 , 死亡已经超过70万例 , 而且疫情在不断进展和蔓延中 。 我们国家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最早的国家 , 但现在总体情况控制得比较稳定 。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可以看到 , 经历了1、2月份比较严重的以武汉为代表的湖北省的暴发之后 , 现在疫情已经总体趋于明显的控制 , 而且基本上只是一个间断发生小规模流行、一定小规模暴发的情况 。
于是有人说 , 这是一个后疫情时代 。 但是实际上这个概念必须很清楚 , 现在不是后疫情时代 , 现在是疫情时代 。
作为疫情时代中的一个中间的时间点 , 我们现在到底处于疫情早期、中期还是后期?到底是尚处在发展期还是已经到了激起期或者马上接近消退期?这都是我们需要考量和估量的 。
说现在到底处于哪一时期还为时过早 , 我们对新冠肺炎的疾病规律、很多特点还没有掌握 。 因此 , 对疫情的干预 ,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 , 也就是要尽可能控制疫情的出现 , 并采取社会动员和行动 。
我们知道控制传染病关键靠3大因素:第一是隔离传染源 , 第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 第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 这是传染病一般的医学原理和规律规则 。
据此 , 我们可以采取像追踪病原、隔离、切断传染源等一系列措施 。 再一个措施就是所谓的科技干预 。 科技干预是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一些专业化的行动 ,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医疗救治行动 , 包括药物、利用疫苗所采取的预防行动等等 。 这两个因素都是在干预疫情中最主要的因素 , 它们的交互作用影响到疫情总体的防控效果 。
对未来疫情趋势的估计 , 是全球都在关注的问题 , 我们作为专业人士也被无数次问到对疫情的趋势和走向如何判断 。 大家知道 , 我们对疫情规律掌握得还是不够的 , 趋势上如何走向虽然可以做一定的猜测 , 但很难真正做出很有把握的预测 。
尤其是影响疫情最本质的因素 , 实际上是病毒的特点 。 在面对人体这样一个新的宿主环境下 , 必然会加快它的进化和变异 , 以适应人体这个新的宿主 。 这是生物界一种通常的规律和现象 , 叫做新宿主的适应现象 。 表现出来就是一些基因改变 , 还有其他很多的一些表现成性状的改变:一个是致病性 , 一个是传播性 。 这两个方面是它突出的问题 。
传播性决定疫情传播的广泛性 , 致病性决定了包括病死率在内的病情严重程度、被感染人体临床表现 。
我们知道 , 不同病毒的变异株 , 不同的病毒在不同传播链上 , 在不同的传播过程中 , 会有很多的不同境遇 。 它受到不同个体的影响 , 会受到个体所处的集体环境社会是否加以隔离干预的影响 , 会受到个体是否打过疫苗的影响 , 这个个体是否是有过有效的干预药物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