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4年,我最重要的9条工作经验都在这里啦
文章图片
上回有同学说希望喵聊聊工作的事 , 于是今天我把自己毕业4年以来认为最重要的9条工作经验都写在这里啦 , 可以说 , 每一条都是''踩坑''换来的 , 大家要仔细收好呀~
考虑到大多数小伙伴还是直接负责业务的 , 团队管理暂时不在本次讨论的范畴 , 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乙方/下属/团队伙伴 。
为了便于理解 ,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 。 我们公司主营业务是给大公司做新媒体公关服务 , 我本人主要负责的内容主要是跟甲方、合伙人、写手沟通 , 以及审稿 。 (苦逼创业公司小老板说的就是我了)
1.不要代替领导/甲方做决定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建议了 。 我刚上手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 , 心底里还活在''我是大V''的世界中 , 说什么都有很多人肯定 , 心气儿颇高 。 客户对方案有不同的意见 , 我就认为他的意见不合理我的才是正确的 , 拼命想要说服他 , 并且认为''只要我这么说了我就该这么做'' , 结果有一次做到一半客户表示''这个根本就不是我想要做的方案'' , 我完全懵掉了 , 只能从头再来 , 花掉的成本我们自负 。
领导/甲方在某个领域没有我们专业 , 我们可以适当给到建议 , 但千万不能代替对方做决定 , 不能觉得''这个不重要 , 我自己调整一下也没什么的'' , 因为可能接受交付的对方恰恰很注意这些方面 。
【毕业4年,我最重要的9条工作经验都在这里啦】有时候我们怕麻烦对方 , 可能擅自主张就决定了 , 最后不合对方心意的后果还是由我们自行承担 。 所以 , 千万别''好心办了坏事'' 。
文章图片
2.表达一切立场都是要站在''是为了对方考虑''的角度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一种想法:甲方/老板仿佛就是为了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而存在的 。 如果不是因为要赚他们的钱/被迫被他们管理 , 我才不听他的话呢 。
这样想是正常的 , 我也走过这样一个阶段 。
后来我想明白了 , 他们只是没有那么了解我的专业领域罢了 。 比如说我们团队的业务在一个相对小众的平台做传播 , 效果主要体现在长尾 , 而且不适合硬植入 。 客户之前没有在这个平台做过传播 , 就会习惯性地用在头条、微博这些大平台的结果来进行比较 。 比如他们会提出''这个钱花在微博都有一千万浏览量了 , 怎么在这里才十几万'' , ''为什么这个不能放海报 , 我觉得这个广告白投了'' , ''刚刚还在热搜上 , 怎么现在又没有了''这些乍看之下很不合理的问题 。
类似地 , 老板有时也会提出一些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觉得不可理喻的要求 , 甚至会觉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现在没有老板了 , 但是我的团队小伙伴有悄悄和我反馈过 , 有时候他们不大理解我让他们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 比如说一篇文章 , 前一天发布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说''把植入部分删了'' , 第二天又会告诉他们''把植入加回来'' 。 大家心里就会犯嘀咕:我一开始写的不是对的吗?为什么要改两次还一样?
其实 , 换位思考一下 , 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
比如说 , 那个文章改两次的问题 , 背后的逻辑其实是 , 如果一开始就加硬植入的话 , 传播在发育初期比较容易被官方干预 , 整体曝光量不足 , 因此需要先删掉;而达到浏览量后如果不加植入 , 甲方会觉得没有起到他们想要的宣传效果 , 这时候需要恢复先前删掉的植入 。
类似地 , 如果客户提出了看起来莫名其妙的问题 , 很可能是因为在他的认知中 , 以他做同类事情的经验来看 , (他问的)这件事很重要 。
我们只要向下多挖一层 , 找到他关心的那个重要的事 , 并且告诉他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 就行了 。
比如说 , 当客户提出''浏览量怎么这么低''的时候 , 其实他关注的并不是浏览量 , 而是这个案子的''传播效果'' 。 客户也是他自己公司的业务 , 他们需要用这个''效果''来写周报和他的老板汇报呀 。 我们可以不纠结在浏览量上 , 通过其他数据告诉他''效果的确不错''就行了 。 例如 , 我们可以先坦诚地告诉他''这个平台因为本身属性原因 , 短时间内数据爆发的确没有那么多'' , 同时还可以告诉他''这次热搜的排位做到了多少名'' , ''你看评论区有很多认同我们观点的 , 说明大家接受了我们想要表达的心智'' , 或者''回溯7天的数据 , 比刚操作的时候增长了100% , 说明长尾效果还是很好的'' 。 总之 , 表达到''效果好''这个意思就可以了 。
和甲方/领导沟通的时候 , 我们要表达出''我知道你真正关心的事 , 并且在努力做好你关心的事''的意思 , 一切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 这样合作起来才比较顺心 。 不然客户嫌你做的效果不好 , 你嫌他要求不合理 , 这就很麻烦 。
文章图片
3.执行之前要先确认需求和标准
之前让我们团队的一个小伙伴做PPT , 她花了很长时间做了近百页给到我 , 结果我看了一下 , 风格和页面设计都不是我想要的 。 虽然我还是夸了她认真、做的好看 , 但是''没有被采纳''这件事 ,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失望 。
有一次我们敲定策划以后 , 写手写的稿子反复让改了四五回还没过稿 , 写稿的小伙伴都有点崩溃了 。 我小心翼翼地去问客户''我仔细看了策划中brief的方向 , 我们的确是按照这个方向来撰稿的 , 请问是哪里不合适呢?''结果客户回复''哦 , 我没仔细看策划 , 这篇稿子我想要表达的是balabala''(一切推翻重写) 。
造成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 , ''你以为你懂了对方的意图 , 对方也以为你懂了 , 其实你没有 。 ''
为了避免日后返工 , 有一个好的工作习惯是:先确认标准 , 然后再执行 。
比如说PPT , 可以先做2-3页拿给老板看一下这种风格和样式行不行 , 确认之后再继续做 。 比如现在即使策划定了 , 我也会文字和客户再确认一次 , ''上线时间是X月X日 , 核心传播点是XXX , 对吗?''
有了那次PPT返工的教训 , 现在''确认标准''已经被我用在团队做各项工作中了 。 比如说 , 不熟悉题材的稿子 , 让写手先交付详细版的大纲和每一部分的篇幅百分比 , 我审核通过才让他们继续完稿 。 比如说 , 写作训练营助教要先改10%的作业 , 我确认批改分数和评语无误再改30% , 再次确认后才让他们改完 。
4.找到对方真正的需求
我们做传播 , 还有很多小伙伴做设计 , 这些''创意类''的工作 , 往往解决方案都不是唯一的 。
于是经常会面临一种选择:是选''正确''但是中规中矩的方案 , 还是''剑走偏锋''但有可能出彩的方案呢?
这个需要我们去和客户/领导沟通 。 比如我们做了很多次常规传播之后 , 客户想要一个特别精彩的''爆款'' , 我们就采取了一种看似负面舆情实则正向宣传的''反向操作'' , 操作过程也是战战兢兢(因为有人真的来跟风说负面了) , 但是最后整体效果都非常好 。
究竟是''不出错''还是''效果好''更重要?要去挖甲方深层次的需求 。
文章图片
5.不要把问题留给老板和客户
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 , 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 有一些是客观的原因 , 以至于客户/老板的要求的确没办法达到 。 比如说客户就要求在标题中植入硬广 , 平台就会拦下不给曝光 , 这个是无法调和的;或者客户就是指定要某一个大V发文 , 但是预算不够那个人的 。
我们不能在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 , 把这个难题抛给对方 , 告诉他们''看 , 事实就是这样 , 我解决不了 。 ''
如果我们解决不了 , 老板/客户就会去找能解决的人 , 也就没我们啥事了 。
特别是我们做的这个业务 , 客户有很多个供应商 , 如果他们总是在我们团队这边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 久而久之必然会去找其他供应商 。
正确的做法是 , 抛出一个问题的同时 , 要给到解决方案 。
比如说 , 没有办法在标题中植入推广信息 , 可以放在首篇文章的前50个字中 , 这样在摘要里也是可以显示的;比如说 , 客户要求的大V联系不到或者太贵了 , 我们会给他几个备选的人:相同粉丝量级、相同领域的 , 问他替换成这些人行不行 。
6.要特别注意细节
小细节的错误多次返工会给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 特别是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很忙的老板/客户的时候 。 他会想:怎么这么点小事老来烦我?
对此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 。 我们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同时操作4个案子 , 每个案子有2-4篇主稿需要我细改 , 还有十几篇辅稿要大概看一下没问题 。 这时候 , 如果发现有人写到我强调过N次的''不能有竞对的信息'' , 或者主稿写手客户反馈了3个修改点她只改了2个 , 我也分分钟想要爆炸 。
虽然我每次都是心平气和地在屏幕前打下''下次细心一点'' , 其实内心已经''啊啊啊啊啊啊好想打人''了 。
特别忙乱的时候还有写手犯粗心错 , 感觉自己分分钟要爆炸 。
文章图片
7.严格遵循约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 如果完成不了要提前一半时间说
有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完成一项困难工作所需的时间 , 以为一会儿就做完了 , 实际执行的时候发现难度要大得多 。
我有一次分发任务 , 提前一天半的时间给到写手来撰稿 。 结果还差1小时到截止时间了 , 他告诉我太难了他还没开始写 。
我瞬间就……
不是 , 你要是提前半天告诉我你完成不了 , 我还可以找一个写得快的同学来代替你写 , 我交付给甲方按时就行了 。 还剩1小时了你告诉我你还没写????
后来我就不用这个人了 。
工作难 , 不能按时完成是正常的 , 至少要提前一半的时间告诉布置任务的人 。 这样至少不会耽误整体项目进度 。
8.一些好的工作习惯
比如说 , 熟练掌握使用各种工具 , 能用工具来记绝不用脑子记 , 使用的时候查阅 , 这样不容易出错 。 无论是以前我在国网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 , 还是现在的新媒体公关工作 , 都要面临''多线程并行''的情形 。
比如 , 以前在国网的时候 , 一个审查会同时开7-8采购批次 , 其中可能有3-4个是我负责的 。 每个批次会有不同的供电局申报 , 同一个供电局负责不同批次也是不同人 。
因此 , 当一个人问我''倩倩 , 我们的计划怎么样了?''的时候 , 我去解决他的问题之前 , 先要解决的是''这个人是哪个供电局的?在这次审查会中申报了哪个项目?''
像我现在在做的工作 , 客户基本上是同一集团的不同BU , 每个BU下面又有不同组 , 每个组有不同的项目经理 , 一个项目经理可能负责一个案子也可能负责多个案子 。 所以当一个人问我''倩倩 , 我的题怎么样了''的时候我得快速找到他是哪个组的做的啥案子 。
靠脑子记忆很容易出现偏差 , 而我们这个工作因为涉及到组与组之间要保密 , 发错群是很严重的错误 。 于是我会详细记录每个案子的名称、组别、负责人、所属群 , 回消息之前都再三检查才发出 。
还有一个文件名管理的好习惯 , 比如我会要求作者提供给我的稿件格式统一是''项目名-KOL名-版本号'' , 这样客户查阅起来方便 , 我归档也比较方便 , 不容易出错 。
文章图片
9.给对方省心 , 自己也会省心
前面说的那些 , ''面向甲方和老板''的好习惯 , 并不是说要一味逢迎 , 哄他们开心 。 这么做的原因是 , 利他终将利己 。
比如那些''和预期不一致''的原因 , 我解释好几次之后 , 客户就不再问了 。 我们好些经常合作的业务 , 下单敲定策划之后都不会再跟进细节 , 就等着我们的结案报告 。 这样他自己也省心 , 我们操作起来也省心 。
而且还有很多客户转介绍了集团的其他子公司给我们 。 我自己基本没去拓展过业务 , 靠转介绍已经挺多订单了 。
推荐阅读
- 台风|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生成 或将明天登陆我国广东沿海
- 科学探索|为什么科学会在需要时让我们失望?
- 人间风物志|游雍和宫:有人说这是北京必打卡景点之一,但我并不觉得非去不可
- 粤游记|旅游就该诗酒趁年华,带你一起到东京,我们玩点不一样的!
- 两岸情与湾区梦——一位在粤台生的别样毕业季
- 师范毕业生|我国将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
- 我为车狂|车闻 | 奔驰新星成团出道,要的就是这个范儿
- 新增|已有司机中招!均安这些路段新增电子警察
- 北京|北京卫视《我的桃花源》开播 发现京郊之美
- 聚会|小沈阳同学聚会照,现实告诉我们:有明星的聚会还是不要去了